天人合一之谜道家强学说如何让微渺众生达成大境界

在道教修行中,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词,分别是“众生”“度人”。从一家思想流派进而成为一门宗教,道教肩负着的“普度人无量”的社会属性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道教创立之初,便种下了对生命关爱的种子。

《太平经》中写道:“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终古不得复见天日。”正是因为意识到死生之大,且人们受制于肉体形神的限制而不得真逍遥,所以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道教提出了种种法门,试图在引导更多人脱离尘世之苦,以证逍遥之乐。而这一点,也正是道教所提倡的神仙信仰之所以被普罗大众广泛接受的一大原因。

相比起其他宗教,道教是一个实践属性更强的宗教。它不只是教人信仰,更要教人具体的技术操作。当然,在特定的年代中,道教中的技术派仍然属于上层人士的专属,但这并不等于劳苦大众就不具备修道成仙的基础和条件。道教认为,道生天地万物,在本性本源上讲,不论是天地山川,或树木鸟兽,又或者是男女老少,他们虽然各自表相不同,但彼此都是由同一个原则所化生成,这个原则就是“自然”。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因各种欲望升起,无穷尽的大欲望,使得我们的本初心渐渐被蒙蔽、被丢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通过修行去剥除这些外来的影响,让自己的内心回到那颗最为纯真的状态,那就是与自己内心深处存在的一致,即与宇宙间最为根本的一致。

要知道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是什么,以及尽管人人都有这样的根基,但若已被蒙尘损失又损失,最终能恢复到何时才能见到真正本真呢?答案就在于理解和掌握那些基本法门,比如外丹、内丹、心性的悟解和功行等等。

这些法门并不是某些人的凭空想象,而是在秉持了一个最原始理念——“天人合一”。正如前文所讲,在宇宙生成观中认为整个宇宙万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事物产生出来,它们之间极其相似甚至是一致无二。这一点,从《太平经》的第25章可以看出:“故 道 大,大者生乎足,小者居乎身;夫足以养身,小以养足;夫足不足以养身,则必先充足。”

因此,当我们把这个概念应用到个人修行当中时,我们首先应该效仿自然规律,那就是顺应一切变化,不争斗争,用一种超然脱俗的心态去面对世界。这便是不仅仅对于自己,还对于周围的人也有积极作用,因为这是实现自利利他的一个途径。

最后,要明确一点,“欲”和“需求”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修行过程当中,是关于如何停止恶念而促进善意,并将这种善意付诸行动,以达到帮助所有生命得到幸福健康为目的。这样做,就既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也能够帮助他人的提升,同时也是向着更高层次走近一步。此即为自我提升及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追求与自然以及宇宙间最高境界的一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