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善庆,即于志道(1166—1250),字伯祥,道号洞真子。从小,他便表现出对学问的渴望,不仅通晓经史,还精通医学和天文历算。大定二十二年,马丹阳回归宁海,于善庆投入他的门下,并且带着父母和姐妹一起皈依道教。随后,他追随刘处玄、王处一的指示来到关中寻找丘处机。在这段旅途中,他先是拜访了李灵阳,然后前往平凉参见崔羊头,最终在陇山龙门洞成为了丘处机的弟子。
大定二十五年,当时他被派往洛阳向谭处端致以书信,但不幸地谭处端去世了。不久之后,他又返回关中,并继续跟随丘处机居住在终南祖庭内。在明昌二年,丘处机离开并前往山东,而于善庆则留在终南,与蒲察道渊成为好友。他还曾隐居在陇州吴岳,那里凿洞而居,并前往燕京朝觐王处一,这使得他成为全真七子的五位弟子中的一个共同点。
泰和三年时期,在陇州牧人的推荐下,他获得了“冲虚大师”的称号。而到了泰和五年,他再次访问山东栖霞,以此作为与丘处机告别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受到催促,从林虑隐居至天平观。此后不久,毕知常持有帖件前往催促他返还汧陇地区。在那段时间里,无论是在西行还是再次回到汧陇地区,都伴随着不断变化的心境。
泰和八年的岁月里,当金廷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对南宋使用武力取得成功之后,大批宋俘虏留在关陇地区。这期间许多人希望通过修炼成为道士,因此他们纷纷来到吴岳求助。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有数百名修行者聚集起来,在汧、陇、凤翔等地建立起自己的道观。这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便是于善庆,用他的智慧引导众多修行者找到正确的道路。
正大三年的时候,金廷专程遣送使者召唤他担任中太一宫提点。当蒙古攻占大梁并形成新政权后,他们也开始寻找三教名人,如同对待其他宗教领袖一样尊重。由于其卓越贡献,被选为“通玄广德洞真真人”,当上了终南祖庭重阳宫住持并主管整个右边的教门事务。此后的15年间,其对重阳宫进行了重大扩建,并参与建设甘河遇仙宫以及磻溪长春成道宫。在重阳宫举办会葬王重阳的大典,以及主持罗天大醮仪式,是其政治生涯中的显著成就之一。此外,还应邀赴巩昌传授全真道教义给当地居民。他的一生颠簸曲折,但遗产丰富,其中包括《洪钟集》等著作,为后世留下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