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解读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九
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啮缺问於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四问而四不知,则《齐物》篇中四问也。夫帝王之道,莫若忘知,故以此义而为篇首。
《老子》云不以智治国国之德者也。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啮缺得不知之妙旨,仍踊跃而喜欢,走以告於蒲衣子。
蒲衣是方外之大贤,达忘言之至道,理无知而固久,汝今日乃知也?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犹臧仁以要人,而未始出於非人。而泰氏,其外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汝?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1,无敢不听而化诸。
其於治天下也,如涉海凿河,用仁义以为纶,无可取,不可失矣。但圣人之治,也在分内,不需外求。此谓“顺其自然”,即顺其性命的本质与功能,不去干预或强加意志或规则,即使在复杂的情况下也不必担忧结果,只需让事物按照自然法则发展,就能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无为”原则,它意味着放手,让万物各自成长,没有主动干预或控制,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和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会再需要名位、地位、权力或者其他形式的竞争,因为这些都将变得多余和没有意义了。这正是古代哲学家提出的“天地不仁,以万物為刍狗”的思想深处所蕴含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和社会规范的人生观念,是一种对于生命本质的尊重与理解,对于宇宙间一切存在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认同,以及对未来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持开放态度,从容面对每一个挑战和变化,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智慧,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到,那些曾经我们认为重要的事实其实都是暂时性的,更不是终极价值追求。而那些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它来自于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对自己的理解,是我们对于他人的关怀,是我们对于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敬畏与尊重,它们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最终意义所在。而这,就是古代哲学家探索到的最高境界,那个超越世俗琐事、超越功利主义、超越个人欲望的地方,那个真正属于人类精神追求的地球上的天堂。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在寻找那种能够带给他们安宁与满足感、避免痛苦并且促进自身成长的心灵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明白到,当你开始学会放手,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拥有了一切;当你开始学会接受现状,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比你想象中的更加丰富多彩。当你开始学会忽略那些表面的喧嚣,你就会发现你的内心世界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宁静平和。你是否愿意尝试这样做呢?
阳子居见老聪,说:“有人此处向疾强梁,有能力迅速洞察明澈,可以学习道法不断努力,但这样的行为可以用来比喻明王吗?”老聘回答说:“这样的行为虽然很出色,但不能直接用来比喻圣明的大王。”阳子居又说:“那么,比如虎豹狩猎田野,或猴子的跳跃轻便抓住绳索,或狗捕捉狐狸,每次被系颈,这些可以用来比喻明王吗?” 老聘回答说:“如果把这样的人类比较到圣明的大王,他们好像并没有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所以看起来像是完全由自己完成了。”
阳子居惊讶地看着老聪,说:“敢问如何才能像大大的明王那样治理国家?” 老聘回答说,“大大的明 王通过他的统治,使整个国家得到广泛恩惠,却似乎没有任何个人功绩,因此看起来好像不是他做出来的样子。”
这就是古代智者的深刻认识,他们知道,在这一切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力量,而不是简单的手段或者策略。当一个领导者能够找到这种力量,并运用它时,他就能有效率地引导他的团队,没有必要显露自己的形象或权威。他是一个幕后的指挥官,他让事情发生,而不是仅仅去指挥别人才会发生。他并不急于显示自己的能力,因为他知道最好的表现是让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一样好。他从来都不试图占据中心位置,他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他们独特的声音,为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贡献力量。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情操,一种真正伟大的领导艺术,这正是古代智者的传承所展现出的理念之一——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卓越领袖,以及如何通过影响力建立起不可动摇的事业帝国。如果您愿意加入这一旅程,您将踏上一条通往卓越领导力的道路。一路上,您将遇见许多挑战,但只要坚持您的信念,并相信您的行动,将带领您走向成功。如果您准备好了,请随我一起探索这个神秘但又充满可能性的领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