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父子与茅山揭秘道家创始之谜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唐中期著名诗人。他的父亲是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的李泌,也是一位深受道家方术影响的学者,对《周易》、《老子》颇有研究,人称“南岳道士”。顾况受其影响学习“服气之法”, “能终日不食”(《唐才子传》卷三)。但他仕途不顺,而立之年才中进士,熬至满头染霜,才升为京城的著作郎。

生活在释道文化繁荣发展时代中的他,其一生除了受儒家思想影响外,同时亦深受释道思想的濡染。这就是后来顾况皈依主张佛道双修的茅山派的最早因缘。皈依茅山宗后,他干脆以“华阳山人”自号。茅山林泉秀美,是修身养性的福地。他在茅山筑庐安居,以诗书为乐。

隐居茅山后,他不信炼丹进补之说,只是“野人爱向山中宿”而已。在此期间,他从其叔父虎丘僧七觉学习佛经,并将这种气功传给了挚友李泌。

顽固坚持自己的道路,在官场上遭遇无数挑战,但也因此锻炼出了一种独特的心性和见识,最终因对世事厌倦而决心告别尘世。尽管如此,他留下的作品仍然充满了对自然、对生命、对宇宙万物深刻洞察和感悟,这些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他的儿子顾非熊同样继承了这股求知若渴、不畏艰难的情怀。但不同的是,他更擅长于诗歌创作,其诗风清新脱俗,有着鲜明的人格魄力。在科场考验中辛苦三十年终于及第,但随即弃官归隐,与父亲一样选择了回归自然,以静观世界,不再参与纷扰的人间烟火。

虽然关于他们的事迹古籍记载较少,但可以看出,他们都是那种有着强烈个人追求和独立精神的人,他们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是在当时社会极度重视科举制度的时候也是如此。而他们对于自然、对于生命以及对于个人的追求,让我们今天仍然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到智慧和力量。这段故事,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插曲,却蕴含着一种超越时代的价值,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真实与自由,不被世俗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