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道教神仙在社会的传承与影响

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其作品《道德经》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他被尊为道祖。

据史料记载,李耳出生于春秋时期的楚国苦县(今安徽省涡阳或河南省鹿邑),其生活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向他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并在此地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

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既是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永恒意义。他认为一切事物均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他强调了朴素辩证法,如“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等等。他的学说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于关于老子的身份,有些书籍提到他也被称作老莱子,但这可能是一种误传或混淆。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周太史儋,但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到了这一猜测,并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而现在大部分学者普遍认同李耳即为 老子,他的人生故事和著作成为了中国哲学宝贵财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