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河尚公版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不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不高下相倾;音声相和,不前后相随。恒也。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以恶其恶;皆知善,以惰其惰。”有无之交育,无难易以成长;长短比衡,无高下以盈满;音声合鸣,无先后以随往。恒也。圣人治于无为,而教于默然。大地自柔,大物自弱,而百谷草木各得其性者,其仁如水。而万物方兴起,而莫敢辞命焉生矣,则是谓之生。而又能使万物自养,使能自然丰熟,则是谓之一也。而又能使民众安宁,使民众富足,则是谓之富。而又能使刑罚稀少,使法令简便,则是谓之一也。而又能使大盗罕见,使小盗罕闻,则是谓之一也。
两种版本虽同义异文,但河尚公本更具体、更明白。此乃据帛书修正本述。
“天下”指世间所有的人,“皆”都,“知”知道,“美”美好、“丑”,“恶”厌恶、“丑”。“斯”,因为如此。“有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难易”,困难与容易的对比。“生”,存在、“始”,开始、“为”,做事、“恃",依赖或凭仗。“恒定”,固定的、不可变动的规律。这就是为什么圣明君王能够在没有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来统治国家,用一种似乎没有主动行为但实际上顺应自然规律的方式来安排一切事情,让人们自然地遵循这些规律去做好事。这就像是让人们自己找到道路一样,他们不会用言语来直接教育别人,只是在他们行动时给出方向性的引导,让他们理解什么才会带来成功。
最后一段说明了这个原则如何被应用到国政中,即通过设立合理的制度和法律,让人民安心耕种,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并减少犯罪行为,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小偷几乎听不到,也看不到大盗,这就是一个好的政府应该达到的境界。但这种理想化的情景并非现实,它更多的是一种哲学上的追求和政治上的愿景。在现实政治中,要达到这一点极其困难,因为它需要非常复杂且细致的人性心理分析,以及对人类社会结构深刻理解,同时还要考虑到历史传统、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因素。此外,还涉及到权力的分配问题以及如何防止权力滥用等问题,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可以说这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任务,但也是我们追求完美的一部分内容。如果说这是一种表面上的优雅,那么深层次来说它反映了我们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一种向往。一句话总结: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家里,我们一直努力寻找平衡点,在保持稳定与发展之间找到最佳路径,一步一步地走向更加完善的社会体系。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过程,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成为伟大帝国的人来说,都是一条必经之路。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坚持这一原则,就一定能够走向光辉灿烂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