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大奇书之首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深奥解读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好与丑恶②,相差若何?人们所畏惧的③,不可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如同永无止境的浩瀚海洋。众人都兴高采烈,如同参加盛宴,或如春日登台眺望美景。而我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沌又一番,仿佛是婴儿尚未学会笑声的状态。我疲倦又闲散,如同迷失方向的人,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是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我却迷迷糊糊;他们严厉苛刻,我却淳厚宽宏。恍惚间,我像海洋汹涌;飓风吹过,又如无尽旅途中停留的地方。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而我则愚昧而笨拙。我独特之处,在于理解并珍视“道”,即生育天地万物之母。此理在于守护这份至高无上的智慧。

注释:

唯之与阿:此处指的是尊敬和怠慢两种态度,即对长辈应有的恭敬和对晚辈应有的怠慢。

美好与丑恶:这里指的是善恶、美丑等对立面的区别。

畏惧:指人们害怕或恐惧的事物。

荒兮其未央哉:形容广阔无垠,一片荒凉且遥远,没有尽头。

熙熙攘攘:形容人口袋里充满了东西,犹如参加盛宴或者欣赏春天景色那样喜悦和兴奋。

食母贵者先天下民为刍狗⑶:这里的“食母”比喻回归到自然本原,即“道”,这是最高贵的境界。

延伸阅读1:

王弼《老子注》

绝学无忧。在学习上不断追求,对待道德经中的智慧也要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它。但是,当我们沉浸在欲望和知识中时,我们就会忘记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并因此陷入困惑和不安中。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清醒,不被外界干扰,那么就能避免这些问题,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

绝学无憂。当你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时,你可能会感到焦虑,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整合所有信息。你可能会感觉到你的思想变得混乱,就像画家用不同的颜色绘制一个马一样,每个部分都是正确的,但总体效果并不协调。你可能会担心自己没有办法把握住核心点,所以你就停止学习。但是,如果你能够明白这一点,那么学习将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你将发现自己可以以一种更加放松的心态来接纳新事物,而不是总是在寻找错误或缺陷。这就是为什么圣人的道路看起来既简单又复杂,他们似乎不需要任何教育,但实际上他们掌握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事实——它们来自于自然法则,这些法则超越了人类社会中的分割线,因此它们并不依赖于个人判断或偏见。

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是统一体的一部分,我们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只有表面上的差异。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放弃我们的固执观念,从而实现真正的心灵自由。这也是为什么圣人的生活看起来既孤独又安详,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世界上一切冲突,他们知道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唯一真实可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