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道教常住过年规范道士好听的道号在天然道观传承着文化

我在二十七日下午算清所有的账目,二十八日客堂里备好饭菜,请了许多人来团年。到了年三十日下午,在山门外摆上香案,供奉着本宫前辈和后辈各位霞灵的牌位,巡视并点亮普灯。大师和经师在大殿里搭起衣物,开始演唱去山外“召请”(摄召),监院负责拿着香。摄召结束后,大师引领道众,监院捧着牌位前往祖堂安放,这就是“请羽化道众回常住过年”。每个殿子的主持去厨房请供,而寮子则请表晚课。在晚课结束后,我们出坛祭祀孤魂,然后转向天尊。在下殿之后,大师再次起韵打法器,让监院跟随到各处神位前“化普表”。静默后,我们吃完晚饭稍作停留,一刻之后,执事排班请监院,大师进入大厨房“接灶”。大师回到客堂享用果茶。这时,我发出了鼓声开始行祝寿仪式。仪式结束后,我们云集于祖堂。接着,大众给予监院辞岁之礼,而监院也给予大众辞岁之礼,并且道众普遍辞岁。我对先生表示辞岁之意。

初一子时,我开启静谧状态,用餐时饮用了“胡辣汤”。早课进行期间,我们又举行了祝将和转天尊的活动。在早课结束后,我带领大家前往喜神所在的地方,为喜神设立香案,上供“喜神”牌位。此外,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只装有花生、核桃、枣和钱等物品的小斗,用红纸封固备用。当我们接待喜神时,每个人都会持着香到喜神案前插上一炷香,再三叩头毕,然后拔出香燃烧一炷快步返回大殿。此时巡寮人员会燃放鞭炮,以示庆祝,并紧随监院之后,在大殿内至最后一次撒出斗中的物品。

随后的拜年过程中,有的人问:“喜神回来没有?”大家都回答说:“回来啦。”然后导游抓破红纸包裹内藏物品撒向四周,再次问及并撤取三个次数,即可撒完所有物品。一旦撒完,他便东抛西抛、前抛后抛地乱扔,最终把斗里的东西全部散尽。接着导游喊道:“给喜神拜年”,而人们则依序朝上三叩首。大厅传来了知客的声音:“大家给导游拜年”,同时寮房也喊道:“导游给大家拜年”。

此外,还有一个环节叫做“抢喜钱”、“拜年”的互动,不仅气氛热闹,而且磕头没有规律,有的是快速,有的是慢慢来。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欢乐吉祥的新的一年的到来。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人排队向先生致以新年的问候。我与其他道友们相互之间也有交换新春问候的情形。

过了这些庆典活动之后,我让执事们安排好了鼓声继续庆贺,此乃科定佳节。而云集于祖堂的我们,又一次齐聚一堂。这五天里的大家早晨和傍晚,都会出去参加各种宗教仪式。

自从腊月二十四日迎来了我们的领导,从那以后我们不再转动位置,而是回到了常住地挂上了名单,所以称为挂年度单。初六当天吃过午饭之后,就由挂年度单的人员开始分配任务。

正月初五这天,是我们去扫墓的日子:正月初五下午,由每个寮子准备好食盒,而高灶则准备祭祀用的食品。一边巡视,一边分发食物给所有人。大师在大殿搭起衣服,同时高功起韵唱歌,让手拿幡旗走到祖堂那里。当需要拍照摄像的时候,将牌位搬运出来,由经师引领 道众跟随,把牌位送往山门外。那时候 寮房就要点燃冥帛焚化掉,它们代表着过去一年的一些记忆。而经師打响法器,那些已经成为习惯的事情被重复执行,如同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手势。不过,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保持这种传统文化,便足够令人感到温暖与安心。

自从迎驾入庙以来,每天上午我都会前往皇经殿进行我的宗教修行工作。正月初一至初九每日上午进行皇经修行,其余时间则是在皇忏场所进行忏悔活动。如果遇到特定的日期如庚申或甲子,则还需要参与拜斗活动。而到了第三个月份,当出现满月的情况,我们就会特别举办庆贺活动;如果是庚申或者甲子这两种特殊日期,那么即使不是满月,也必须举办这样的仪式。但总体来说,这段时间充满了各种宗教仪式,无论是亲近还是遥远,每一个细节都是值得纪念的一页历史书页。

除了这些宗教活动以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事项需要处理,比如清明节以及十月第一日扫墓,这两个节假期也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大量宗教信仰者的参与。不管是什么样的风雨,只要心怀敬畏之情,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他人的共同生活同步进展,使得整个社会环境更加稳定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