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二十七日下午结束了年终的账目清点,二十八日我们在客堂为团年活动做准备。到了三十日,我在山门外设置香案,为本宫前辈和后辈各派的霞灵牌位进行祭拜,并巡视普板。高功和经师则在大殿里搭起衣物,开始韵律性的动作,模仿“召请”(摄召)。监院负责拈香,而摄召完成后,经师引领道众,我们一起前往祖堂安放牌位,这就是“请羽化道众回常住过年”的仪式。
各个殿宇的主持人前往厨房进行供奉,并且通知寮房布置。晚课之后,我们出坛祭祀孤魂,然后转向天尊。在下殿后,经师再次起韵打击法器,与监院一同到各处神位前进行“化普表”。静默结束后,我们吃完晚饭稍作停留,然后依次排班迎接监院进入厨房,“接灶”。经师到客堂享用果品与茶饮。一切事宜处理完毕,我们便举行祝寿科仪。随后云集于祖堂中,一场盛大的辞岁活动拉开帷幕,大众纷纷向监院辞岁,而监院也向大众致以辞意。此外,我还给我的老师表示了辞岁之意。
初一子时,我们静坐喝着胡辣汤。这一天早课之后,我们出坛、祝将、转天尊,再度举行早课。当早课结束时,我带领道众去喜神方位设立香案,上供“喜神”牌位。在此过程中,每个寮房都准备了一只斗,其中装有花生、核桃、枣以及钱等物品,用红纸封好备用。当接待喜神时,每个寮房派遣专职巡寮人员分发香气,让道众持着香杖到喜神案前插入炉内并三叩首,以示庆祝。我作为监院,也按照相同程序操作,将喜神牌位快速带回大殿,此刻巡寮人员燃起长鞭炮,在我身后跟随至大殿。我接受喜神牌位并将其安放在合适位置。大典结束后的最后一步,是由我抓破斗上红纸,将其中物品撒散出去,再问再答再撒,这是一个循环重复的过程,最终所有物品被抛掷出来。我东抛西抛,一把又一把地乱扔,而道众则拥挤而争相捡拾直至最终收获。而最后,当所有欢乐融入空气中,我喊出了:“给喜神拜年!”每个人都站起来朝上三叩首,知客宣布:“大家给监院拜年”,而寮房响应:“监院给大家拜年”,这是在一个充满快乐与热闹氛围中的团体互动。
随即学生们排队向先生表示新年的问候,而其他朋友之间也相互交换新年的礼节。在鼓声响起之际,大鼓敲击的声音传遍整个庙宇,我邀请执事们来到客厅享受美食。这五天里,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都会有我们走出庙门,对外界世界保持警觉。
自从腊月二十四日迎来了驾临常住以来,没有任何事情能让我们移动或改变我们的安排;但对于挂单的道友们来说,他们必须选择居住于十方堂或云水堂,即所谓的“挂年单”。初六清晨,当饭菜送上了餐桌之后,这些挂单者便开始行动起来。
正月初五这一天,我们要上坟:当这个特别的一天降临时,大摆宴席让每人都能尝试不同的佳肴;同时,也是巡照下普饭的时候。穿戴整齐的道人们跟随着高功和经师,在祖堂前的幡旗阵列中展开仪式,同时来自不同方向的小组轮流献上祭品及饭菜。此间,每个人都恭敬地对待这一庄严而庄重的情景,不忘记他们背负的心愿——守护永恒不变的大爱之光。而当一切告一段落之后,他们便踏上了归途,与家人共度温馨平静的一夜。
自从驾临常住那以后,每逢清明或十月第一日,便会重演这场关于上坟与追思亡故亲人的悲壮戏剧,就像往昔一样。但无论何种形式,它总是承载着沉痛与感恩,以及对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们永远怀念的心情。不久之后,当阳光渐渐升暖地球上的生命,那些曾深藏心底角落的小小愿望也逐渐浮现,它们渴望实现,却又害怕被时间冲刷净尽。但就如同春风拂过花朵,让它们绽放得更加鲜艳,那些希望也不断地萌芽——它是一份未来的承诺,一份对生活坚定的信仰,也是一份永不言弃的心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