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二十七日下午算清所有的账目,二十八日则请来团年客人。到年三十日,我在山门外设置香案,为本宫前任和后任各派霞灵牌位,巡视普板,并让高功和经师前往山外“召请”(摄召)。监院负责拈香,摄召结束后,经师引导道众,而监院则带着牌位去祖堂安放,这就是“请羽化道众回常住过年”的仪式。
各个殿宇的主持人前往厨房请供,而寮房则准备了表格。晚课之后,我们出坛祭祀孤魂,然后转向天尊。下台后,经师起韵打法器,并带领监院到各处神位前“化普表”。静默结束后,我们吃过晚饭稍作停留,然后依次排班,请监院接手大厨房“接灶”。经师去了客堂享用果茶。此事结束后,我们举行祝寿科仪。完成祝寿后,大众云集于祖堂。大众给予监院辞岁之礼,而监院也给大众辞岁。大众普遍对监院表示辞岁之意。学生们给先生辞岁。
初一子时,我们开始喝胡辣汤。在早课之后,我们进行了祝将、转天尊等活动。在早课结束时,我们进行了庆贺并接喜神。我亲自设立香案,上供喜神牌位。这是根据今年喜神所在位置决定的。在喜神案前,我安排专职巡寮人员分发香水,让道众持着香水到喜神案前插入炉中,再三叩首然后拔出香火回到大殿。我跟随他们行动,在喜神案前同样插入香火再三叩首,然后拿起喜神牌位急速返回大殿。此时巡寮人员燃放鞭炮跟随我的身后直至大殿。当我将喜神牌位交给殿主供奉好,他们礼毕离开,我抱着装有红纸包裹物品的大斗问:“喂喂,是不是已经来了?”大家回答说已经回来,我便抓破红纸抓取里面的物品撒向四周再问一次,再次撒向四周,最终连续三个问题、三个回答、三次撒放完毕。我东抛一把西抛一把,从上往下乱抛,那些东西被大家拥挤地争相捡拾。我最后扬起斗中的东西散开。巡寮人员收走这只斗。当我站在桌上喊:“我们为何不去拜见那位欢迎我们的人?”大家纷纷朝上跪拜三次。一名知客喊:“大家都要向他拜年。”另一人紧接着喊:“他要向大家拜年。”
此后的几天里,每当有人问候或送礼,都会表现得非常热情,有的人甚至跳起来追逐,不仅没有规矩,而且显得既快乐又兴奋。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无论是谁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笑容和欢声笑语,这种气氛使人们的心情变得愉悦无比。
此外,每逢初一至初五期间,我都会与其他人一起进餐。而每当夜幕降临,就会有早、晚两场宗教仪式进行。不过,由于腊月二十四日之前我们的行为必须保持稳定,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一切动作都必须谨慎,以免打扰常住居民的生活。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十方堂或云水堂居住,这称为挂年单。
到了初六的时候,当饭菜准备就绪之后,即可挂上这些名单。这一年正月五号是扫墓的一天:正月五号傍晚时分,将食盒和祭品装备齐全;高灶负责烧制祭品;而我亲自处理了普饭工作。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穿戴整洁,与高功一起搭建衣衫并由他以韵律的声音唱歌赞颂,同时执掌幡杖抵达祖堂;同时,由于摄召要求拍照,它们以相同方式出现;进入祖堂区域内,将其拍照保存下来作为纪念。
此刻,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心中的世界,但即便如此,也能感受到一种共同的情感连接,使得这个过程充满意义。而且,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如庚申或者甲子日期间,还需要特别注意与它们建立联系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年的农历新春期间,要确保能够参与皇家传统仪式,比如皇家忏悔等。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日期,如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那么还需要参加更为隆重的庆祝活动。此外,在整个节日期间,无论是在清明还是十月一度,都会有一段时间用于回顾过去并致敬那些逝去的人们,同时也会寻找新的机会来重新开始自己的旅程。但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只有一件事始终不会改变——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永远存在希望与展望未来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彼此之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互动才能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团结与合作,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