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的斋醮仪式中,早晚功课经是日常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日诵功课”。这项制度自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丛林制度才有所建立。出家道士必须每天早晚上殿诵经,因此又被称为“玄门功课”。
早晚上殿的时间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而定,每天通常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焚香、点烛和诵经。除了戊日之外,每天都会有两次这样的仪式——一是在清晨,即“早坛”,另一是在傍晚,即“晚坛”。
在上殿时,要求斋沐、盥漱、严整衣冠,并保持至心诚意,不生闲谈或戏笑。在尊祖师之前烧香供水,然后分别在早、中、夜三次诵经,一共是三坛。
从古至今,道教的诵经方式也有所发展,从最初直接直诵到后来的乐诵。现在主要使用鱼鼓磬铃铛钗引磬提钟等法器,同时也有一些特定的韵律,如东北韵、崂山韵等,其中十方韵最为流行。
通过每日的修持与誓言,全真派 道士追求的是修身养性,以达到不动心的一境界。这也是修道之士努力追求的心愿。《功课经序》云:“人心皆散乱,一念便纯真。”
此外,这些宗教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个人的修炼,还能吸收更多信仰者加入,从而弘扬大道。此外,它们还能够祈求国泰民安,以及超度孤魂和冤魂,使他们得以超升。
总结来说,全真派 的早晚功课是一种深厚文化遗产,其意义远超过简单的一般宗教活动,它涉及到了个人内心世界与宇宙间关系的大问题,是一种精神上的高峰体验,是对人类善良与正义永恒追求的一个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