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免费阅读-失道章十一

《道德经》全文免费阅读:失道篇(十一)

失道章

妙本自然,体性虚无,固无得无丧,若约人则禀和气,含道而也。当上古性纯质朴,三皇五帝以来,失其素真。帝王有为、人民性革,道德丧后,则仁义礼智权势焉。

且天地动静者,不以挤排日月星辰之谓也。地不宁静,无以厚载生长动植之德也。盖禀大道,是自然之化也。《易》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万物”。应用匠成茂养,是道之用也。

道存则生,而去则死;不可离,可离非是吾所谓“失”者。大凡人心,以静为本;天地与我同根,一如其源。我欲洁心以明志,用清风自正身,然后能守此理矣。

为善於显明,则受天子奖;为善於幽闇,则得鬼神福。不善於显明,则人诛之;不善於幽闇,则鬼诛之。此乃世间常法,以教训众生的因缘。

失此根本理,即使有形骸、血肉肤骨,也难保其不腐烂、不散去。这便是“失”字的深意了。而这“失”,又在于何处?它在于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所做出的偏离和误解中。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当天上的阳光因为迷路而消逝时,那些依赖阳光照耀的人们便会陷入黑暗中求索。在地下,那些沉默而坚定的力量,因为缺乏方向而开始流散。在灵魂层次上,当那些先知者的智慧被遗忘或误解时,那种高贵的情感便随着时间被埋葬。在河谷里,当那源远流长的水脉因为枯竭而干涸时,那些依靠它滋润生命的小径就变得荒凉无比。而在万物之间,当它们再次迷失了那条连接他们与宇宙的大道路线时,便再次陷入了混沌与死亡的状态。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问题,每个朝代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勇敢地走出这个循环,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新的意义和方向。这就是《 道德经》的精髓,它提醒我们要回到那个最简单、最纯净的地方,从那里出发,再一次探索生命中的美好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