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感悟分享十一

失道章

在大自然的万物之中,存在着一种无形而又普遍的力量——道。它是宇宙的根本,是万物生长和发展的源泉。《道德经》中的“失道”一词,指的是人们由于不了解或忽视了这一根本力量,从而失去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自身本真状态的一种能力。

古时候,上古之时,人性质朴,没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那时候的人们更加接近于自然,而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东西,比如权力、财富等,这些都离不开仁义礼智这些社会规范,但同时也意味着对本真的放弃。当帝王有为的时候,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人民进行各种控制,这些都是违背了自然法则,也离谱了原有的纯真。

天地运行,它并没有动静,它只不过是运转日月星辰,让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而不是去挤压或者排斥它们。这就是天地厚载万物,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能得到适宜的地带生长,这一切都是依靠大自然赋予的地位。

《易经》中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万物。”这说明从最基本的大气到最复杂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看到大自然创造生命和世界所遵循的一套规律。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应用匠成茂养,即利用这个规律来做事,使得事业兴旺发达。这也是用道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方式。

如果我们离开了这种道,就会丧失生命,因为这是人的本性。就像一个人如果不能保持清静,不去追逐外界繁华的话,他就会迷失自己,将无法真正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样的意识,就会衰落;一个个体没有这样的觉醒,就会迷茫无助,最终导致丧失自我。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即使是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也要记得保留那份原始的纯净,不断寻找内心深处的声音,让自己的灵魂能够安宁平静。这正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施于人,我亦必以此除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大自然,用更少但更精确的手段完成事情,那么我们的工作效率将会提高,同时也不会损害环境,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额外负担。因为冲突发生的地方往往是不必要的地方,只需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就能避免所有的问题出现。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们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保护好整个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