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解大道论之十五

理国章

理天下,乃至于理一国之祚;理家,亦当先治身。非道德,无以匡济万世之忧。国之所以运于无为,则事务简化,以有为则繁复不已。事简则民心淳朴,繁乱则民心动荡。民心淳朴,则国家安宁;民心动荡,则国家危机四伏。去危险而趋安宁,这正是大道的法则。

《经云》:“圣人抱持一元,为天下立典型。”又云:“知晓其白昼,守护其黑夜,为天下树立榜样。”法自然顺应地势,大力以广布覆载之功,而忘记了努力与形象,不可高傲而轻视众人。

《经》又说:“贵重以身作逆行天下,如同可寄托天下的珍宝;爱护以身为国家基石,如同可托付给天下的宝物。”圣人并不追求伟大,因此能成就更大的伟业;虽然努力,却不自满于成就,不居住在功劳中受宠荣耀;接受国家的污垢,是谓社稷主宰者;接受国家的灾难,是位处世界之王。

老君严厨告诫我们:不要过分赞美英雄,也不要贪恋宝物,只观察一般庶物,以谦卑作为基础,不玩弄兵戈也不争斗武力,减轻人民负担和税赋,让百姓免于疑惑骄矜,无奢侈、无淫欲享乐。这就是知道如何慎重对待边疆地区的田园与酒池肉林,以及勤劳耕种桑麻的人们,以及远离奇珍异兽与疲惫军队所需水陆资源,从而避免劳累人民。这就是知道,如果没有尊崇道德,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失去治理之道。

通过无效率、无规律顺应全人类,用有效率但带有混乱因素来生长。此外,《太平经》明确指出清净静默即是理解道德本源。黄帝被称为真皇,他向黄帝说:“从未听说一个人身体得到了修养,但他的国家却无法得到治理。”

一个人体现着一个小国的情形,其胸腹部位如宫殿,其四肢分开如郊区,其骨节间隙如官署,其精神如君主,其气息如臣民。如果能够理解并掌握自身,便也能理解并掌握整个国家。如果爱护自己的臣民,那么便能保卫好这片土地。而如果恤念到自己的气息,那么便能维系好自己的一切生命。在人们死亡之前不能再存活,在人们死后不能再复苏,所以至高的人类要防止那些尚未觉醒的问题,要治疗那些还未出现的疾病。

气息难以培养却易于散失,人民难以聚集却易於驱散,这些都是关于在没有事情发生之前不追究已经过去的事情之后的事项的一个重要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