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老的建筑群中,白族的婚俗也同样是独具一格。在洱源县西山地区,这里的青年男女如果不会唱调子,就像缺少了通往爱情殿堂的大门。三月街、绕山林、鱼潭会等集会,是他们相识谈情说爱的绝佳场所。
白族的婚礼,不论是在大理还是其他地方,都充满了隆重与热闹。大理白族的婚礼尤其值得一提,它们通常在结婚前的一天就已经开始。这时,男方家燃起算火,屋内外人聚,一片欢乐气氛。在这之前,还有民间艺人的表演,他们用“大本曲”和“吹吹腔”来吸引宾客,这就是著名的踩棚习俗。
第二天,便是迎亲日子。新郎带着伙伴前往女家,在锁呐锣鼓声中,他被哥哥以红绸子扎成的小球搭在肩上,然后送出门,让他去接亲。这个仪式充满了戏剧性。
新郎到了女方家门口,随着蜡丸(实际是土炸弹)的巨响声,他被迎进家庭。此时新娘哭泣,因为她即将离开故乡。一路上乐队伴奏和调笑声不断,为他们告别之旅增添了一丝欢愉。
到达男方家后,新娘由哥哥或弟弟背入洞房,而那些参加婚礼的小孩则试图通过撤米花和掐新娘来获取吉利。不过,即便痛楚,也不能让新娘生气。她早已准备好剪刀自卫,只要孩子胆小不敢靠近,她才能安全进入洞房。有的地方,则要求新郎、新娘像参加百米赛跑似的争抢枕头,以预示谁将成为家庭主导者。
洞房里,他们共同喝下辣椒酒,这是一种特殊的情侣之间的亲密行为。而有些地方,还会撒辣椒末入火盆,使大家喘不过气来。而吃喜面时放辣椒也是一个传统动作,表示彼此深厚的情谊。
最特别的是吃东坡肉的时候,用红曲米染色的肉串,让新娘用筷子夹起,但其实是一种机关,当她夹起来时,用麻杆内藏的手法可以快速打开,从而防止闹事的人得逞。而整个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伴随着唢呐的声音,它们代表着白族聪明智慧与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