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70后80后农村的童年记忆中,暑假总是充满了汗水和辛劳。从七月到八月,我们的日子里充斥着割稻谷、插秧莳田、拔花生摘花生以及晒稻谷晒花生的忙碌景象,这些活动似乎只发生在昨天,我们为那些农忙的父母们致敬,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的生活得以温暖。
以下是一些客家农村娃儿童年的回忆,让我们珍惜它们,因为这些场景可能不再重现。小时候,我家住在乡下,每当放暑假时,就是最忙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对暑假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这段时间,因为一旦放假,就意味着许多农活要开始了。
每到七月中旬,稻谷便成熟了,这时候全家人都要一起行动来割稻谷。通常选择傍晚或者天气比较凉爽的早晨进行。在田地间,一阵风吹过,金色的稻浪随之摇曳。我那个年龄,用手里的大镰刀却显得十分笨拙,不仅精疲力竭,还被稻叶划伤无数;但到了大人们的手里,却好像施加了一种魔法,那把镰刀所经过的地方,便是一片片落下的金色海洋。在割稻谷时,最令人兴奋的是能发现鸟窝,这成了我去割作业中期待的事情之一。
水稻是南方常见的一种作物,分两季收获:早期7月中旬早熟收获后,要立即耕地插秧,以确保晚期十月前能够收获。如果季节延误,将导致收成减少甚至绝收,所以称之为“双抢”。一个夏天下来,全身都会感到腰酸背痛,看起来像黑化多圈。但六十多天之后,当晚粮秧苗长出并成熟时,我们又不得不迎接新的挑战——秋季作业。
待到所有工作完成,只剩下晒干和存储。这一步骤需要耐心和细心,每当太阳升起或落下,我们就拿着工具去翻动那些散乱在地上的谷物,用专门的小铲子将其铺开,并反复翻来覆去晾晒。那感觉好似做一次足底按摩,让汗水淋漓透湿身体。但除了平常的晾晒,还有额外的心急盼望——只要有一点云彩出现,就必须赶紧将谷物搬走,以防雨滴侵蚀损坏。而且还得不断观察天气变化,一旦变质,就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劳动果实免受潮湿影响。一切辛苦结束之后,父母会给我们一些零花钱买冰棒或准备西瓜作为奖励,那一刻一切劳累与炎热仿佛消失于无形。
此外,在这个漫长而热烈的夏日期间还有另一种重要任务——摘花生。这项工作几乎是每个乡村孩子必经之路。不仅要从土壤中挖掘出每一颗花生,更需用手轻巧地剥离它周围的地面碎屑。此外,如果天气不好,也许还需带上伞继续工作,或是在室内仔细挑选。如果你愿意听我讲述,那么你也许可以感受到那份独特而沉静的情境,以及那种独有的快乐。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最喜欢煮刚摘下的新鲜花生,加上几块黄皮叶、八角等香料,它们简直让我无法停止品尝……
这些岁月虽困难,但也有现在人无法体验到的欢愉可贵。然而,由于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很难再次经历这样的日子。不过,它们已经成为我美好的往昔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