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南非的这个美丽城市里,有一块被誉为“彩虹之国”的地方,隐藏着一个客家人的小村庄。这里的故事是关于百年前的一次流放,以及100多年前的传说,这些都让客家人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现在不少客家人已经成为南非的富裕阶层,成为当地和华人中的领衔者。
300年前,一次名为“流放”的事件,让客家人触摸到了南非。而100多年前,一次名为“传说”的机会,让他们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谋生。从1870年起,梅县等地的客家人开始进入南非,他们有的以卖猪仔的形式进入,有的是从毛里求斯等地辗转来到这里挣钱,还有的是听信了“金山”传言,来到约翰内斯堡淘金。
这些早期的客商们没有讲本地话,但肯吃苦,所以他们基本都是从小摊小贩做起。在经济发展时期,他们一个带一个来到南非谋生,最终形成了一条唐人街,不仅经营杂货铺,还有茶馆、餐馆和洗衣店。然而,当种族隔离政策实施后,这一切都受到了影响,只剩下十多间店铺。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政府政策放宽时,东南亚、港澳地区以及香港、梅县、惠州等地的人才重新回到这里投资贸易。此时,李铿发开设了华人的第一间工厂生产煤气灶,而现在,他已成为最大的煤油炉生产商。
随着1994年的新南非诞生,对于想要前往此地的人数逐渐增加。当工业化得到加速,一些梅县、惠州籍客商看准机遇,“涌”去建厂做贸易,或开超市卖建材。“中国制造”打开了这个市场的大门。有些则凭借资源优势,如珠宝批发生意,以温耀滨先生为代表,他凭借诚信赢得了顾主心悦诚服,现在他的钻石产品销往安哥拉和其他国家。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现在不少客家人已经跻身于富裕阶层,是当地和华人的领衔者。这块被誉为“彩虹之国”的地方,也成为了他们成功故事的一部分。一段旅程、一段历史,都在这里静静回响着每个旅途者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