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围龙屋客家风情十足简直像龙在屋檐下打滚

客家围龙屋:一座罕见的文化宝库

在广东省兴宁市坭陂镇汤一村,隐藏着一个令人震撼的秘密——进士第,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这座建筑不仅拥有宏伟的规模和精巧的结构,更是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进士第原名“荣秩第”,后因主人王杞薰如柳武进士而改名为“进士第”。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该建筑经历了三代人的不断扩建,最终形成现在所见的大型“棋盘形围龙屋”。

王如柳,是清嘉庆六年武举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情感。他的孙子第三代也中武举人,任嘉庆皇帝御前侍卫,被赐予“御前侍卫府”匾额和生前的大刀等物品。据说王如柳曾当过宫殿传胪,贴近皇帝,被嘉庆帝深信赖和赏识。

这座围龙屋分布面积接近2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50米,占地面积14835平方米,全屋共计房300间、28个天井、3个主厅、2个化胎等。这座房屋以其规模宏大、结构工整闻名于兴宁境内,是一处难得的大型民居。

选址讲究,“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这里,可以同时享受山林之美与田园之乐。全屋通体用灰沙、石料夯筑,以古朴大气透出人文脉络。客家人素来崇文重教,在此可见书院者甚少,这让这座房屋更加显得珍贵。

每至除夕,本家族成员会自拟对联,并张贴于指定位置,对联自创200余年,如今依然流传不息,每一副都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仗工整,让人们在欣赏建筑时,也能领略到更多关于生活智慧的启示。

综上所述,这座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一栋普通的住宅,它更像是一个保存着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的地方,是一次次回顾过去,同时向未来的探索旅程。而它那独特的地标性风格,以及背后的故事,无疑让它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去发现并赞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