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和鸿钧老祖谁厉害敬奉上清经法验

一、姚生诵《黄庭经》之奇遇,据道教史载: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4年),南岳夫人魏华存赠予其《黄庭经》。魏华存,字贤安,以修道成仙著称的道士,其所传《黄庭内景玉经》又名《上清黄庭内景经》,收入了重要的神秘文献集——《正统道藏》。此外,《道藏》中还收录了多种注释本。《黄庭经》的核心是炼养丹田和积精累气,它反映了上清派修炼成仙的思想,这部典籍在道教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此书共分为三十六章。唐朝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姚生因被贼寇追迫,不幸坠井而伤,欲出无力。在绝望之际,他依靠平日诵念的《黄庭经》,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念起来,最终不仅身体痊愈,而且井底出现光环,被巡游兵发现并救出。(事见《灵验记·卷十二》,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出版)

二、茅山马朗宗师敬奉上清真经法验 马朗(404-?),浙江东剡人,因闻杨羲、许穆真君得道的事迹及盛传上清真经,便将家迁至茅山附近。他接收许丞携带许多真經避乱后,将先世真經保留于静室,并接受严格保管指示。一段时间后,许丞病逝,但马朗坚持先人的指示,对取經的人说:“我已亲受許丞叮囑,岂敢轻易交给你。”随后马朗与堂弟马罕共同侍奉宝経,如同对待君父,他们派遣虔诚侍从每日焚香供养,神光灵气显现于室宇中,即使在室内也能通见青衣玉女腾空来去。他们累世寿考而终。馬朗是茅山上清派第五代宗師,被敕封為“上清仙卿保真先生”。景和元年(465年),朝廷命馬罕將所敬奉上的珍贵經書送至建康,並交付陸修静,使得這些傳統法門得以流傳下来。(事見《茅山志·第八卷》)

三、路时中的遭遇与茅山获到的超凡秘符 遵循着这些古老传统,上清派信徒相信符号乃来自天府玉京山自然梵炁,是赤气化生的力量;若与天为友,则通过修炼三光以达到成仙状态,再运用这三光作为符文。当时,与符相结合的篆文被称作符箓,其中象征的是天神旨意,而箓则代表众神名字以及记录修行者姓名的一本名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信仰者都有其名字刻入天曹,当他们达到某种境界,就可以归属到天界。而当那些拥有真正慧眼之士们捕捉到这些云彩图形时,它们就变成了今日我们所知的“道藏”中的神秘文字,有时候,这些文字会被赐予真正修行者,以便帮助人类。

宣和二年(1120年)正月十五日,在福良辰夜,上元天官赐福良辰之夜,上清大洞三景法师路时中设坛焚香祈求真实体验。在那场突如其来的异香充满房间之后,一位祖师在金色梵气中向他说:“我曾是一个吴地赵升,现在是金阙侍臣,我过去曾在天目山修行,当时有一份特殊的文献,那是我获得但未公开分享给江南句曲山顶,你因为缘分必定要亲自前往取回。”话音刚落,他就消失了。不久后,路时中特意前往茅山寻找峰顶,那晚半夜,他感到了一个巨大的开口,从石函里拿出了一卷帛书。这份遗失已久的情报书简含细沙,被整理成为二十四品,用以指导其他好心人。(事見 《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卷二》, 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出版)

四、何道璋巧遇上清诸经验 何道璋,是阆州天目山的一个虔诚的小伙子,他勤奌斋戒五十余载,无论衣食还是财物,都用于增强他的精神生活。他发现了一块石头裂开的地方,有一种奇妙的声音,所以他开始栽植松树并砍掉枯木。那时候,他发现了一盒装有七十多页新鲜纸张且散发着芳香的心灵宝典——_ 上 清 大 洞 真 经 _—放置于寺庙内部。一晚,当何氏正在翻阅宝典的时候,一股旋风突然吹过,把宝典带走了。但不久之后,他梦见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告诉他:“太阳因为你的专心致志授予你最重要的知识,而尘世间窃听者的行为导致宝典回到天堂,你只需专注于自己的道路就会达成目标。”

以上故事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深厚的情感和对智慧探索的心态,以及对生命价值观念的一致性来实现个人悟解或超脱。

原作者:潘一得

首次发表:2001 年第5期中国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