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曰:当你的功业达到巅峰时,一切都显得很顺畅,就像是你本来就这样自在的样子。这体现了人性中趋利避害、被习惯左右行为和依靠共通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当我们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这样做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提倡的是一种领导者的原则,即做而不争夺。正因为如此,无人能够与其竞争。这如同水,它利于万物却又不争,而处于众人所恶之地,因此接近了“道”。圣人的行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为而不争,这样的领导者能够胜过他人,因为他们既不会损害他人,也不会因对立而转化,最终能够保持自己的优势。
3、知止可以免于祸患。夫唯不盈故能蔽新成。老子说:“知道何时停止可以避免灾难。”因为没有达到满盈,所以能够在事物开始衰败时进行创新,从容以待,使事物在死亡前重生,以便继续发展。在这里,“知止”意味着了解何时停止,以免过度追求导致失败;“无为”意味着顺应自然,不强迫或阻碍事物发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的观点认为,对自己充分了解的人智慧超群,对他人的理解深刻的人更聪明。而那些能战胜别人的力量显著,那些自我战胜的人则更加坚强。此外,《吕氏春秋·先己篇》指出:“要想认识到别人的能力,你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5、无为而治,不可不知也。不违反规律妄为,便是治国之术。而且,在天下常用无为法治,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管理过程中不断滥用权力和资源,不断制造问题,并非真正解决问题,只会加剧矛盾和冲突,最终无法治理好国家或企业。
6、高山流水心自知。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深刻意义。“多言数穷”,话说得太多就会陷入困境,更好的办法是守住中庸之道寻找正确方向。这也体现在管理上,即使是在面对复杂的问题,也应该保持冷静,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而不是空谈理论。
7、治国若烹小鲜,将天下的繁忙工作比作烹饪小鱼一样精细地处理,每一步都要恰到好处,没有急躁,没有粗暴,这样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在管理一个组织时,我们同样需要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每一步行动都必须恰到好处,不可操之过急或轻率干扰,让事情走向混乱状态。
8、新民之至易以教,则愚公移山;新主以仁义礼乐施诫,则民亦如草芥焉。大禹导河,大禹导江,大禹导海,大禹导泽,大禹导渊,大禹导沼。大王乃神农尝五谷。大王乃文武兼备。大王乃开辟土德、大开辟政,小开辟风德,小开辟气政,大开辟阴阳德、大开辟日月政,小开辟四方德、小开辟八方政的大工君主,其所以大工君主也,由此可见。
9、一箭穿云破浪行千里路,一鼓作气百折不挠敢尽绳墨。
10、一心一意只图个人私利,与众不同孤高独立,有谁肯跟随?善于使用人才的人总是在低位势上,他们懂得尊重他人,与他相处融洽,因此获得更多支持和帮助,从中看出他的伟大和影响力。你如何看待这十个哲理呢?它们是否真的适用于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