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五斗米道中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内容孙恩这位道士如何以其智慧与勇气反复抵抗外来侵扰展现了当时民间对和

孙恩(?~402),东晋五斗米道道士与起义军首领,字灵秀。其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叔父孙泰奉杜子恭为师后,受人敬信。东晋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孙泰。

当王恭之乱爆发时,孙泰以讨王恭为名私合徒众准备起事,但被司马道子父子诱杀。孙恩逃入海岛,聚众百余名,以复仇为志。在民心骚动的机会下,他率众攻克上虞、破会稽,杀会稽内史及五斗米道徒王凝之。

八郡人民响应,“旬日之中,众数十万”。孙恩占领了八郡自称“征东将军”,置立官职,将部下称为“长生人”,并请诛会稽王道子和元显父子。但谢琰率重兵讨伐后,他率男女二十余万口退入海岛。

随后义军与官军继续激战,并一度逼近建康,最终因给养困难和疫病流行而失败。元兴元年三月,孙恩进攻临海失败後自沉于海,被五斗米道徒认为已成“水仙”,投水者百余人。此事件也引发了对五斗米道信仰的深刻影响,为之后的天师教奠定基础。而卢循继承他的遗志,一度大举北伐,最终在义熙七年(411)失败结束了这场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