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
伯昏,楚之贤士,号曰伯昏瞀人,隐者之徒也。御寇既师壶子,又事伯昏,方欲适齐,行於化道,
自惊行浅,中路而还,适逢瞀人,说其所以。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方,对;何,对;汝,对;吾,对;
曰:吾惊焉。自觉己非,
惧而反。此略答前问意。
曰:恶乎惊?重闻御寇於何事进而起惊心。
曰:吾尝食於十浆,而五浆先馈言其敬己。列子因行渴,
於逆旅十家卖饮,而五家先遗睹其容观竞起惊心未能冥混,是以惊惧也。
伯昿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己?
12 形谋成光,以外镇人心,使轻乎贵老,而毙其所患。
13 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无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
14 而犹若是。而况於万乘之主乎?
15 身劳於国而知尽於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我是以惊。
16 伯昔瞀人的话语如斯:
17 汝处己身,即使物来依附汝矣。
18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
19 伯昔瞀人的姿态庄严,他面朝北站立,用杖撑颐,不言却去。
20 宾者告于列子,一至门,大叱:“先生既来,不发药乎?”
21 列子跣足走至门前,说:“先生既然来,我们怎敢不请您入座?”
22 夫生于地,上升于天,以此见性,与天地同体,不异也:
23 生于土上,有形有气,有声有色,有命有情,有知有思,无一不皆在其中矣。故明察洞彻,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这乃自然的造化力,也就是生命本身的智慧与力量。”
24 故圣哲们说:“看淡世俗、超脱凡尘、顺应自然、遵循本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平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