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古道,历经沧桑。山顶的道士们修行了无数年。路上行人如织,香客络绎不绝。朝闻道,夕死可矣?山中回荡着清晰的韵律声,诵经之音令人心醉。三清祖师前响起一阵阵赞叹声,如诉说着太平盛世的故事。
银杏树叶繁茂、枝头摇曳,为这道院增添了一抹生机。在此间,有老有少,以身许于天地,为下方千万百姓祈福。不知何时,他们的心存善念、供奉三宝,却被迫面对逆境。
一夜之间,银杏叶落尽,大殿前的道路变得坑洼不平。一声炮响,让一切变得残酷无情。日本人来临,他们以礼貌为山上送去粮食,并向天尊忏悔过失。但藏书被搬走,翻译官频繁警告,这一切显得并非如此简单。
时间流逝,不见香客前来,便再次修整道路下山探望,但原来是屠城留下的遗迹。大事做好的一众道士心惊胆战,即便连香烛也难寻到了。而后,一群身穿灰布军装的战士请求收留伤员,而老道士沉默,只说考虑一下。
考量至日暮,他带两个伤员下山去了,在月色稀薄、风大且冷的情况下,他们自信而坚定,但迎面来的风似乎要将他们吹回原处马儿也不听话,小队在杂草和狂风中艰难前行,最终抵达了光明灿烂的人烟地区,那里灯火辉煌令人目眩。
年轻者愤怒质问师父,此乃寻找日本人的途径否?老道士沉默。此刻车轮滚滚,不再犹豫,在道路上疾驰飞奔第二日,大殿前院子内皆躺满了受伤者。大殿前的老道士长跪三清像前,他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他知道的是,这背后的凡念与贪求,将使他这一生所学悉数付之一炬。那是一种先国后法的愿望,一种民族解放的渴望。“登真?待到来世吧。”他这样说道,同时仿佛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回答自己。他离开了大殿,没有回首,就像所有曾经发生的事一样,被埋藏于历史深处,也就无法改变过去只能等待未来。
随后日本人找到了这里,而那些留下的仅剩一些记忆,还没有那些最初覆盖整个山峦上的银杏树,它们虽未言语却记录了所有事件。最后,当日本人发现沿着新建的小径往下走的是受伤者的尸体时,一切已成往事,那些小小生命抱持书籍离去,没有哭泣,因为他们理解“得道”、“羽化登真”的真正含义。而在断壁残垣中,从地下抽出了新的芽苗,再次开始循环往复的情节。这就是那条古老而又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小径——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英勇牺牲,以及人类永恒不变的心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