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大道至简如同一滴水涵盖千年之智

善行无辙迹,如自然之流,不留痕迹;善言无瑕谪,如天地之和,无过失;善数不用筹策,如物自有数,不需计算;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如万物自守,自然封闭;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如万物相生,无需束缚。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王弼《道德经注》中指出,这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因此,圣人常能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常能使万事得其所,以致于没有被废弃的事物。此即袭明也。故称好人才不是教导坏人才,而是利用坏人才来修正自己不足的地方。不好的能力也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资本。但我们不能过分珍视这些教导或依赖它们,即便拥有高超的智慧,也会因为自我中心而迷失方向,这就是要妙。

苏辙《老子解》则进一步阐释了这一点。他认为,“全德之人,其於萬物,如母之於子”,即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宽容与包容,因此在处理事情时,没有必要使用计较、关锁或绳索,因为这都是外在的人为干预。在这种自然而然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老子的思想,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从而帮助他人,并且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正是“襲明”的意义所在。而那些能够从困境中拯救别人的,就是真正的大师,他们并不仅仅容忍,还能够给予帮助,使得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安慰与支持。而对于那些需要学习的人来说,他们既不是我们的教师,也不是我们依赖的情感支撑,但他们却成为了我们心灵上的灯塔,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即使他们似乎缺乏智慧,也能够领悟到最根本、最深刻的问题背后的奥秘——这是“要妙”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