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游仙诗是道教文学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它以遨游仙境为主题,广义的游仙诗也包含了《楚辞》等辞赋。游仙诗的创作是跟中国古人的神仙情怀分不开的,在先秦《庄子》《山海经》等典籍当中就有了餐风饮露的神人、不死药、不死国、不死民等;甚至于文字产生之前,我们先人就有了关于神仙的渴望:因为对终极目标和永恒归宿的渴望是深埋于人的本性之中的。
战国中后期至秦汉,方仙道兴盛,秦皇汉武都汲汲于神仙感应,追求长生不死之道。始皇曾命人作《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鲁迅以为“其诗盖后世游仙诗之祖”。游仙诗兴盛的时代是兵燹连年、民生不保的大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以个人生命价值和超越现实苦难而逍遥于无限完满超越领域的人心更加坚定,他们通过文艺创作表达出一种珍视生命价值、鄙弃仕途富贵的心态。
郭璞(?-约公元前280年),字景纯,是一名正一道派的道士。他博学多才,有着古文奇字、天文历算卜筮以及赋文方面造诣,被认为是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堪舆家和道教方士。郭璞所创《游仙诗》现存十四首(一说十九首),收到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詩品》称其“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文心雕龍》云:“景純詩篇挺拔而俊矣”。
郭璞的一些作品,如他的〈遊絕情〉、「水調歌頭」、「江南曲」等,都展現了一種對自然與美好生活追求的心態,以及對社會現實與個人命運無法控制的一種哀愁。在這些作品裡,他描寫了從山林深處來的人們如何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抗拒外界壓力,並尋找內心世界中的寧靜與自由,這種理想主義的情懷讓他成為當時文化界的一個重要人物。
在他的詩集「雲笈七籤」中,也反映出了他對於修養身體和精神,以及追求長生耐老研究方法有很大的興趣。他認為只有通過修養,可以達到精神上的解脫,而不是單純地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提倡一個簡樸儉約、一切由自己努力創造自我價值觀念,這樣可以讓自己在社會上獲得尊重,並且能夠維持自己的獨立性。
總結來說,《遊絕情》的作者郭璞是一位具有極高學術水平並且具有豐富經驗的人物,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印記主要是在政治哲學領域,但他的藝術成就是不可磨滅的一部份。我們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那時候中國社會面臨著嚴峻挑戰,但同時也有許多智者試圖透過他們自己的方式找到解決方案,即使是在最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也有人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去思考如何改善自身或整個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