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与译文在社会中寻找智慧的源泉

他人之智,乃我所能知;自我之明,方是我所能见。战胜他人者,有力量可供使用;克服自身弱点者,则是真正的强大。满足于自己的人,那就是富有。坚持不懈地行事,即便没有外界支持,也能够达到目标,不会失去原有的位置,这样就能长久不衰,即使身亡而“道”仍存,也可以称作寿终正寝。

注:1. 强指果敢决断。

2. 强行指坚持不懈。

3. 死而不亡指即使死了,“道”也不会消逝。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

他人之智,我已然有,但若自知,则超越了那一层次。我对付别人的力量,只不过是一种能力罢了,没有什么能够削弱它。而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与人的事,用自己的力量去处理与物的关系,前者更为困难,而后者更容易受到损害。当你将你的智慧和力量都应用在自己身上时,你就像无形中让所有的事物都无法避开你一样;当你将它们应用在外面的时候,就像是想要改变一切,却又难以施展开来。

知足的人,因为他们从未失去满足,所以自然而然地变得富有。那些勤勉、坚持到底的人,他们的志向必定会实现,因此我们说他们是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在这章节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这是一个追求长久且永恒的生命状态。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

理解别人就是一种聪明,而完全了解自己则是光明。在分辨之间,我们的心思还未彻底清除,所以只能到达理解别人的程度,但却不能深入到理解自我的层次上。一旦心灵得到了彻底净化,那么既可以认识自己,又能通晓他人。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识别和判断,可以进入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洞察。

战胜他人的力量虽然很强大,但却无法克服我们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一部分——我们的本性。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并掌握自己的本性,那么这种力量就被提升到了另一个水平,让它成为真正不可阻挡的一股力气。

满足于现状的人,因他们总是在遇到新情况时感到满意,所以他们生活中的贫穷与富贵都是暂时性的。但如果一个人始终怀抱不足感,以此作为生活态度,他就会一生都无法享受真正的财富自由。

那些勇往直前的个体,他们并不争斗于世间万物,却始终保持着对自我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发展,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都不会丧失方向。这就是为什么说他们最终能够维持下去,最终获得长久不衰的地位。而对于那些古代圣贤来说,即使身体死亡,“道”的精髓依旧存在,这样的生命才算得上真正无尽无穷,不生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