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这两句意味着最大的空间没有角落,最大的器具成形需要时间。现在,“大器晚成”已经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能担负重任的人物,通常经过长期的锻炼和磨练,所以他们的成功往往是在较晚的时候。
这些话语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而且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道德经》的部分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深奥之处。
《道德经》中提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得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 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 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 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 无誉。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上士闻道,
勤而行 之。
中士闻 道,如存若亡。
下士闻 道,大笑 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
明道若昧,
进 道若退,
夷 道若类,
上 德若 谷,
大白 若 辱,
广 德 若 不足,
建 德 若 偷,
质真 若 渝,
大方 无 隅,
大器 晚 成,
大音 希 声,
大象 无 形。
“夫唯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通过以上几段,我们可以看到老子如何阐述了自然界与人生的联系,以及他对“简单”、“顺应”和“平衡”的价值观念。在他的眼里,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变化并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提升,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世俗常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