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智者,世界文化名人,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其著作《道德经》是朴素辨证法的精华,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道教中,他被尊为太上老君。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徽涡阳或河南鹿邑)的杰出人物。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后世尊为教祖。后人因其姓氏“李”与“老”同音,将他简称为“老子”。史书记载: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有博学多才的才能,在孔子的周游列国时向孔子请教礼仪。他在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并在此地点化了尹喜。随后,他继续西行至盩厔,这片地区因其依山傍水、峰峦起伏的自然美景而吸引他驻足,并在此修建草楼说经,留下的遗迹即今世所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他的去世地点距楼观台不远,即现在保存完好的西楼观,而他墓亦位于距离这里八公里的地方。
《道德经》以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著称,是人类哲学两个源头之一,与古希腊哲学齐名。此书含有大量关于事物双面性以及从对立转化的一般原则,如事物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同时也表达了宇宙万物演变中的客观规律,以及对于一切现象背后的永恒意义。
除了这些基本思想外,《老子》还包括许多关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如如何处理资源分配问题、“民至于饥死,不更食税”的政策建议等。他强调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时认为政府应采取补不足损有余的手段,以维持社会稳定。这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的发展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