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父子与茅山道教人物地位排名之谜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唐中期著名诗人。饱学多才,工于书画,尤擅长诗歌,曾著有《顾华阳集》20卷。他曾拜李泌为师,李泌(722-789), 字长源,出身名门,学术渊博,对《周易》、《老子》颇有研究,被称为“南岳道士”。顾况受其影响学习“服气之法”, “能终日不食”(《唐才子传》卷三)。但他仕途不顺,而立之年才中进士,他熬至满头染霜才升为京城的著作郎。

由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作诗《海鸥咏》:“万里飞来为客鸟,一朝凤去梧桐死。”由此表达了对朝廷的嘲讽。政敌们乘机进谗落石,因此顾况被贬为江西饶州司户参军。此时的他对官场心灰意冷,有诗云,“世间无事不虚空”,名利如浮云转眼成空。贞元十年(793)之后,看透世事后,他最终弃官入道归隐茅山。

在茅山筑庐安居,与道士们共同修炼。大约在七十岁时夭亡一子,他悲伤欲绝,以深情挽歌哀悼。而他的另一生灵,却在儿童时代即展露异能,即将成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顾非熊。

顾非熊(796?—854?),字不详,是顾况之子的继承者。在科场中辛苦挣扎了三十年,最终进士及第,但成名归家后却反常失落,不乐逢迎,最终同父亲一样弃官归隐茅山。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之间存在某种未解的人生秘密?

从史料记载和流传下来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似乎都有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世界真理的精神追求。但是,他们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或许,这正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