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954),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卓越的道士,他本名程秀川,号真一子,是西蜀永康人。年轻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他结交的何五云有着共同的情趣,那就是击竹子。后来,他在明经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任命为金堂令。在他的生活中,有一次偶遇了一位神秘的人物,从其那里获得了丹诀,并自称“昌利化飞鹤山真一子”。彭晓以其独特的手法——篆符治病而闻名,人们尊称他为铁扇符。他不仅擅长长啸,还能模仿鸾凤的声音。
蜀主孟昶对彭晓非常赞赏,对他提出了关于长生久视之道的问题,彭晓给出了他的答案:“以仁义治国,就像尧舜时代那样,不死万古,这就是长生之道。”孟昶深受感动,将他提升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并赐予紫金鱼袋。
在养生和阐发内丹思想方面,彭晓颇具特色。他坚信人类可以成仙,无限寿命,并提出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根据他的观点,宇宙间存在乾坤之气,它既有阴也有阳,有清也有浊。清阳者主生,而积之者成神仙;浊阴者主死,而积之者成散鬼。而通过还丹,即可使自身成为纯阳真精之形,与天地同寿,即可身成仙。
对于追求这条道路的人们,彭晓要求他们必须彻底放弃声色欲望、名利纷争,只要能够投身于灵山隐居,与志同道合的人结盟,不与世俗交往,只是在漕溪间日夜无懈,就是可以期待成功。
彭晓的这种成仙思想符合了当时道教方术从外丹转向内丹发展趋势,同时也坚持那些被世人怀疑和质疑的大量研究和实践,比如长生不死、即身成仙等说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参同契》原理进行阐释,以及对后世影响力上都有所体现。此外,现在保存下来的他的炼丹著作包括《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其中解读了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内容,并且撰写了《鼎器歌》、《明镜图诀》,这些作品均收入《正统道藏》。此外,他还撰写过《还丹内象金钥匙火龙水虎论》,其中包含了重要资料,如《云笈七签》的第七十卷记录了他的黑铅水虎论及红铅火龙论两部分,这些都是研究彭晓内丹思想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