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鼻祖老子如何影响社会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被尊为道祖。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古时“老”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按:①东汉边韶《老子铭》:“ 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在濑乡之东。”②东汉桓帝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说:“ 老子生于曲涡间。”③晋葛洪《神仙传》载“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

他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博学多才,有一次孔子的周游列国时向他问礼。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老子》或《老子五千文》)。他在此关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观此处依山傍水、峰峦起伏,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

他的去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在存有他的墓地。他留下的作品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被庄子的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的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他主张的是无为理想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旧死不相往来”。

他的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他内容主要见这本书。

然而关于何其人的身份存在争议,有些文献将其视作是周太史儋,而有些则认为与孔同时代的人类族。但现在很多学者都采用第一种说法,将他视作是李耳,即春秋末年的人物。在司马迁著作中的记录中也有提到这一点,当时司马迁自己也不确定是否正确,但现在普遍接受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