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上的道家智者致虚观妙真君列子

在古代中国的哲学史上,有一位名为列子的智者,他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活动时间约在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封他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至德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传说中的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为宗。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他的学说,以清虚无为、崇尚黄老之学而闻名。在修行九年的之后,他能御风而行,或说长期隐居修道自铸学说。

据《述异记》记载,列子的生活方式极其特别:他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这表明他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邢昺《尔雅.释诂疏引》,还有其他文献也指出:“贵正”、“胜物不伤”。张湛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

然而,在现存的版本中,《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的记录显示,由刘向整理保留了八篇,但原有的二十篇已佚失今存多种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内容差异。尽管如此,现在人们仍然能够从这些不同版本中窥见那位远古智者的思想与生活。

杨伯竣先生的集释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将历代注疏与考校文字相结合,使得这段历史上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而对于那些追寻历史上的道家智者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探索不仅是一场精神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交流,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如何思考生命和宇宙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