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少数民族风俗布依族的祭社神之谜

《贵州通志》记载,布依族在仲家三月三举行祭祀活动,杀牛以祭山神,这一习俗至今仍然流传着。然而,对于社神的真实性质和其具体功能,我们却知之甚少,只能从口口相传中窥见一二。社神被赋予了男性化身,其作用似乎与土地菩萨相当,它不仅能够保证秧苗免遭虫害,还能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并且掌管鸟兽虫类,不使它们危害庄稼。

人们将社神供奉于寨边或寨后的古树下,搭建起一个茅草棚,并在其中放置代表社神的一块石头。在这个区域内存在许多禁忌,无论是言语上的禁忌,如不得说粗俗话语,或身体上的禁忌,如不能大小便,也有关于物品的限制,比如禁止拾取落叶和枝条。此外,妇女、怀孕的妻子丈夫以及包裹白帕子的个人都不准进入此地。而在祭祀过程中,更是要求使用方言,而非汉语,以示尊重。

布依族对社神的祭祀用品多样,有猪、牛、狗等,其中狗肉作为独有的食材反映了他们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些牲畜用于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仪式,有的地方每年只一次,有的地方则一年多次,每次都带来了新的祝福和希望。

正月初三开始,一系列庆典便拉开序幕。这天各户聚集前来,为新的一年祝福平安吉祥,再次向社神表示敬意。此后,在“六月六”又有一次盛大的庆典,这时期更多的是感恩之情,因为这意味着农作物已经成熟,为社会提供了足够的粮食。无论是在哪个节日里,都会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所需资金,以及为祭祀活动准备必要的事务。

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每个家庭都会派出一位男性成员前往社神棚前的集合点,他们携带香料和纸张,以供祭拜。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他们共同完成了一系列仪式性的动作,将动物内脏放入锅中煮熟,用这些作为献给祖先们的情谊与信仰的心意,同时烧香并念诵咒文:“我们用猪(狗、牛)来向老祖致敬,请你保佑我们的庄稼丰收,让我们的村庄永远安宁。”

随后,烹饪好的肉类被分配给每个家庭共享,而生肉则均匀分发给每户回家享用。在某些地区,当用猪或牛做为献礼时,便会将其余部分留在棚内挂起或埋掉,其原因至今未解明。而到了三月初四这一天,就再也不许进行任何农业工作,因为据说这一天雀鸟容易破坏庄稼;洗澡也被禁止,因为它可能导致牛踏碎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