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道、神道三者合一;儒道诸家以此为思维特征。《周易》观卦彖辞提及:“神道设教”,源于宗庙祭祖典礼的教化。观卦由祭祖而讲到教化,“盥”是敬酒灌地仪式,“荐”则是向神位献物的小礼仪。百姓看到国王举行盥礼,产生敬信,符合四季自然秩序。圣人根据神道制立教法,使天下服膺。
“神道设教”沟通天道与人道,是中介,将天之“固然”与人之“当然”结合。一方面要符合天道,一方面要引导人 道,以实现人文精神的目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恢复礼乐制度,而其他诸子百家则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法家的刑法治理、墨家的爱心治理等。
秦朝虽有祭祀和封禅,但缺乏内在的人文精神,只是一种满足帝王私欲的表象,最终导致了其迅速灭亡。这说明,没有内在的人文精神,“神道设教”的意义就被空洞化了。
现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宗教信仰问题时,不应忽视它作为礼乐文化整体的一部分的事实,只有将其置于整体文化背景下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意义和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