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这句话深藏着智慧的奥秘。庄子在《山木》中提到:“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这正如一个道士云:智者顺应环境,不生气于无端之事。这意味着,愚笨的人往往专注外界的事物,而有智慧的人则内心平静,接受一切。这个故事就像庄子的另一句名言“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讲述了一个人的怒火如何因为一艘空船而瞬间消失。
在两千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先贤庄子曾留下这样一句话: “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这个小故事可以说与这句“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异曲同工。一艘空船与自己的船相撞,即使他是一个脾气很坏的人,也不会变得愤怒。 为何不怒,因为没有生气的对象啊。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善始善终,一生荣华富贵,被后世尊为“五福俱全的天官”。据说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可以说是朝堂中的无人不眼红。但他却打开汾阳王府大门,与其他官宅门禁森严的情况大相径庭。 郭子仪笑着答道:“我有五百匹战马,数千仆从,我如果筑高城墙,将会有人诬陷我二心,但我现在打开大门,无隐私自然也就不会有流言蜚语传出。”
这是非常典型的“虚舟”之法,即以一种豁达的胸怀对待世间万物。在豁达的心境中,我们看待利益和困难都是小事情,用磨砺来培养自己,最终成就光辉灿烂的人生。可以说,这种豁达也是庄子本人的思想体现,在他的 《庄子》 中更有体现。
因此,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不妨学习这种豁达的心态,让自己更加宽广和积极,以此去迎接未来的每一步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发现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情感,而不是外界的事务。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像庄子的那只空船一样,不再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这就是“智者除心不除事”的真谛,它教会我们如何保持内 心的一致性,并且在世界上的变化中保持自己的宁静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