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自然之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为而无不为的十则读后感

《庄子》感悟 第一篇 核心议题:庄子真的是穷人吗?

这个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庄子本身不穷,那他说这些话未免有些“饱汉不知饿汉饥,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他是真的穷,那么能做到这个思想境界,令人佩服。很多人认为庄子是很穷的,因为他的文章中提到了“借米”,连米都不够吃,揭不开锅。还有一篇说他穿得很朴素,“王”质疑他,为什么混成这样?他说我这样,我开心。我是穷,不是落魄。

个人认为,庄子家境应该是不错的,或者换种说法,庄子应该可以过得不错的。

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尊重知识分子,待遇都不错,只要庄子愿意,他应该能轻松混个官当当。

庄子的教育不是很发达的社会,可见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所以他的书写出这种高深思想,这说明他的经济基础没有限制他的精神追求。

庄子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了,他跟当时的人物对话说明了这一点。他这样的身份和地位不会太落魄。

综上,可以推断出庄子的经济状况可能并不差,因此,他能够安心著书立说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思考在今天,即使有了足够的财富,我们是否也能够像老哲学家一样,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

2021/4/10

《庄子》感悟(第2篇) 延伸讨论——庄子的夫人是否会支持他的价值观?

根据历史记载和传统理解,《外典·至乐》中描述了一只海鸟被鲁侯接待并最终因无法适应奢华宴席而死。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件事类比到现实生活中的情侣关系或夫妻关系上,你觉得若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伴侣不同,他们之间能否相处愉快?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当两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目标和追求完全不同的时候,他们是否能够找到共鸣和理解呢?

回想一下,有些时候即使你精通某项技能,也难以让你的伴侣欣赏;有时候即便你深爱某件东西,它对你的伴侣来说可能毫无意义。那么,在面对这样的差异时,我们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了人类的情感需求、社交互动以及个体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在我的看法里,如果两个人都愿意去了解对方,并且努力寻找共同点,那么他们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关系。但这需要双方都具备开放的心态,以及耐心和诚信。如果一方强迫另一方改变自己的价值观,而另一方却不能接受这种改变,那么这种关系就可能出现裂痕,最终导致破裂。

回到老子的世界,对于万物的一切,都视作平等,没有好坏之分。在这样的宇宙观下,每个人都是自由自在地存在着,不必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而对于那些渴望自由选择、追求内在满足的人们来说,这样的哲学提供了一种解脱之路,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呢?

2021/4/15

《庄子》感悟(第3篇) 关键词“逍遥”离我们遥远吗?

逍遥是什么?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

逍遥能与自由相等同吗?

我觉得逍遥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自由,比如身体上的舒适与放松,以及思想上的清晰与宁静。那么怎么实现这一状态呢?

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如每天散步,或许就是一种小小但重要的心灵释放。

再来谈谈思想层面的超脱:

忘掉世俗纠结,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容;

找到那种既独立又融入集体的大圆满状态;

拥有独特而坚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同时,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事物,

不断完善自我。

然而,我相信许多人面对日常压力,就算实现身体上的休息,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心灵放松,更别提那最高层次的事业成功了!

所以,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更高水平自由,但由于各种原因迈不过第一步的人们,我建议不要灰心,要知道每一步进展都是向前走的一部分!

2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