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观后感中反复探究为何比起老子庄子我们有着更深的悲哀

庄周,字子房,是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人)的哲学家,他生活在战国中期,大约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尽管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小吏的职位,但他的生活依旧充满了贫困和艰难。在一次向监河侯借粮的请求中,庄子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现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他提到,在路边车辙沟里有一条鱼,他想要为它倒水,而这条鱼则开玩笑说等到庄子的“河”挖完,它就会变成干鱼了。这段故事展示了庄子的幽默感和对荒谬现实的讽刺。

《庄子》是一部由庄周及其学生所著作,收录其思想和事迹的大型哲学作品集。书中的许多观点虽然看似荒唐、不近情理,却又深邃而富有启发性,如同广阔无垠的海洋或是深不可测的地底洞穴,让人感觉言辞虽尽却难以穷尽其意。

相比老子生于二百年前,庄子见证了一片更加混乱的人间景象。当时已经没有多个诸侯国存在,只剩下十几个,其中仅七个强大之邦不断发生激烈冲突。一些统治者视民如草木一律,无情屠杀,使得人民过着像悬挂梁上的生命般艰苦。一切真理与非是都模糊不清,有些偷窃被处死刑,而篡夺政权的人则称王称侯。这一切让世界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射靶场,只有侥幸能生存。

学者的争论也愈发激烈,就像风起云涌、万口齐鸣;又如鸣叫欲出壳的小鸟,不仅毫无意义,也无法解决问题。面对这些争议,庄子用比喻来表达,即便有人锁箱捆紧,小偷仍可能一把带走所有。而齐国君主姜姓后裔,以圣人的法令治理国家却遭到了田成子的暗杀,这位盗贼连圣人的智慧一起拿走,将其作为自己的财宝。他的一族世代统治齐国,无人敢动他们。仁义之道竟然也被抢去,没有谁能阻止他们。而那些吹捧他的行为符合仁义的人,则更是不自量力。

根据庄子的观点,圣人的智慧与贤者的才能正是祸乱之源。他认为圣人们通过教导仁义礼制改变了古代简单自然的人类社会,使人们产生了竞争与斗争,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丧失本真淳朴的情操。此外,由于圣人的教导,一旦消除,他们将不能再控制思想家的言语,因此要封住他们嘴巴,让普通百姓恢复纯真的本性,从而避免更多战争与斗争。

总结来说,与老子的愿望相比——只希望国家小而人口少——庄子的梦想更为遥远,那就是人类能够重新回到原始状态,与禽兽共居时一样自由自在。这也是他对文明进步持批判态度的一种体现,他认为机械化工具会引发心机使用和人际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