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字周,宋国蒙地人(今河南商丘人),生活于战国中期,约当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他的经历令人同情,他曾任小吏,但终生穷困潦倒,没有一餐稳定的米饭。他向监河侯借粮,被拒绝后,就像对待鱼儿在车辙沟里一样无奈地请求龙王挖条河,那鱼以进干鱼店为由讽刺了他。庄子的思想与行为如是。
《庄子》这本书,是集结了庄周及其友人的著作,它是我们了解庄子事迹和思想的主要来源。这部作品充满了荒唐且不近情理的说法,没有倾向,不着边际。书中的哲理,如广阔深邃的海洋,无边无际;如幽暗难测的深渊,又恍惚而浑厚,让人感到言辞虽尽但余味无穷。
相比老子的时代,当时还存在百余个诸侯国,而到了庄子的时代,只剩下十几个国家,其中强大的只有七个。在那乱象丛生的世界里,每一次大战都能死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有些统治者视民如草木,对人民残忍至极。庄子形容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靶场,只有侥幸存活的人类。而人们过日子,就像是悬挂在梁上的生命,他们苦难不堪,没有真理,也没有是非。
学者们之间争论更为激烈,庄子说,这些争论,就像风起云涌,大声震天;又像即将破壳的小鸟鸣叫,不仅没有意义,就是毫无用处。他比喻说,有人怕小偷,用锁箱绳捆紧。但大盗却连箱子一起搬走,还担心你锁得不严捆得不紧。比如齐国的君主,他们原本遵循圣人的法令制度治理好齐国,但突然有一天,被田成子杀害,他偷走了整个齐国和圣人的智慧法则。圣人的智慧只是给他准备的一份丰厚礼物,他的后代世代统治着齐国谁敢阻止呢?
对于提倡仁义消除仇恨的人们,田成子的所作所为竟然被他们吹捧符合仁义标准,而那些拥有权势的人自然会有人附庸其风格支持他们。此外,庄子认为圣人们和贤者的智慧才华,是祸乱之源。
在《道德经》中提倡的是“反哺”、“静坐”,让人们回到原始状态。而在《莊 子》的文本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更激烈的反叛文明发展后的结果。他认为如果能封住那些思想家的嘴巴,让人们保留自己的智慧,那么人类才能恢复纯朴,并避免争斗与战争。这也意味着他更加向往那个古老的时候,与禽兽并列共享地球空间的人类社会,那是一个真正自由、平等、简单而美好的年代。
总结来说,从表面上看,《道德经》传达了一种超脱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心态,而《莊 子》则表现出了一种对现实社会更直接更激烈的批判和反思,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探讨如何达到个人内心境界与社会秩序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