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之智心无所动事亦自然道法自然对老子之理解至深

古语有云: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这句话蕴含深刻的哲理,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庄子在《山木》篇中,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智者的境界:“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最易生气的人,也不会对空无一人的船感到愤怒,因为没有一个真实的敌手。

郭子仪以其豁达胸怀和超然洒脱的态度,赢得了历史的尊敬。他平定安史之乱后,不仅荣获高位,而且保持开放的大门,使他的王府成为朝堂上最为自由的地方。面对儿子的担忧,他笑着回答说:“我若筑城闭门,那些诬陷我的人必会找借口,但现在我开门大吉,无隐私又何能诬陷?”他以坦荡相待世人,从而避免了流言蜚语。

郭子仪展示了一种“虚舟”的生活方式——顺应外界变化、保持内心虚静。在这样的状态下,一切外物都无法伤害到他。这正是庄子的所谓“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非命,对老子道法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现。

总结来说,“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这一古语中的智慧,是关于如何处理内外关系的问题。而庄子的故事则进一步阐释了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如何实现豁达、宽容和超然于世俗琐事的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