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河南商丘人,生活于战国中期,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曾任地方小吏,其地位不及今日乡长。生平穷困潦倒,大半生无米下锅。他曾向监河侯借粮,但被拒绝。在此情形下,他竟然请求为路旁车辙沟中的鱼汲水,而那鱼以等待他挖出河来入其干肠为由讽刺他。正是如此的性格和经历塑造了他的形象。
《庄子》一书,是庄周及其时人的作品集,我们所知的庄子事迹与思想主要依据此书。这部著作中,有许多言论虽荒唐离奇,却没有倾向,没有边际;道理如广阔海洋、深邃深渊,使人觉得说尽而后余味无穷。
相比老子,庄子生活在一个更乱的时代,即老子的争斗刚刚开始之时到来的残酷阶段。那时天下诸侯国仍有百余国,其中强者仅七个,他们不断交战,一些大战常造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人死亡。不乏统治者视民如草木,无惧杀戮人民生命。庄子形容这世界犹如巨靶场,只能幸存者得活下来;民众生活艰难,如悬梁之上难以忍受,无真理,无是非法则。
学者的争论也愈发激烈,庄子比喻它们像风起云涌、鸟鸣般声势浩大,但往往毫无用处或意义空洞。他又以小偷与锁箱例证指出,即便对付小偷加倍防范,也可能遭遇更大的盗贼夺走所有。此举仿佛齐国君主姜姓之后田成子的行为,他既窃取齐国,又拿走圣人的法制制度,将圣智视作丰厚礼物赐予自己家系。而他的后裔世代统治齐国谁敢抗衡?即使提倡仁义,以消除仇恨,他亦将仁义并掳去,这样的权势人物会有人吹捧其行为符合仁义。
庄子认为圣人们智慧、贤人们才能,是祸乱根源。他认为圣人治理国家,就像是驯服马匹。在古代,由于和禽兽共处,不知好歹,对君子、小人才产生区分后,便发展智慧互相竞争,最终导致纷争和战争。因此,若封住思想家的口舌,让人们保留自己的智慧,则人民才能恢复本性,不再争斗。
相较于老子的“寓居小邦”,庄子的愿望甚至回到了人类与禽兽混居的时代。他反对文明成果,更激烈地抨击了文明带来的弊端。他用一个种菜的人物来说明这一点:宁愿挖隧道抱罐取水也不用轻便桔槔,因为桔槔代表机械化思维,那么就自然想到使用心机与人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