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字周,宋国蒙地人(今河南商丘人),生活于战国中期,约当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他的经历充满了艰辛,他曾任地方吏员,但生活始终困顿,一度借粮于监河侯。在《庄子》一书中,我们了解到他与鱼的对话,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幽默和智慧。
《庄子》是一部集结了庄周及其门人的著作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哲学和寓言故事著称,其中充满了深邃而又诡异的话语,就像广阔无垠的大海或是深不可测的深渊,让人在思考后仍然感到无尽的迷惑。
相比老子的时代,庄子的时代更为混乱。当时已经没有多个诸侯国存在,只剩下几个强大国家,他们不断争斗,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统治者视民如草芥,无情残杀,使得人们过着生死悬念之日。世界就像是大靶场,每个人都在求生的边缘摇摆,而真理与是非变得模糊不清。
学者间争论愈发激烈,如同风起云涌般声援,或是鸣叫的小鸟,不仅毫无意义,也无法解决问题。庄子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现象:有人怕小偷,小心翼翼地锁好箱笼,却可能被大盗一举拿去,并且担心锁不紧绳不牢。他认为圣人的智慧并非天赐良缘,而只是作为权力的礼物。
庄子主张反对文明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他甚至向往人类与动物共处的原始时代。他认为文明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竞争、战争以及思想控制。他认为只有封住思想家们的话筒,让人民保留自己的智慧,那么人们才能回归本性,从而避免争斗和战争。这一点体现了他对于原始状态更加极端的情感诉求,与老子的“小国寡民”有显著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