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美则美在封建礼教帅则帅出古代智慧

《道德经》——美丽与智慧的源泉 第二章

河尚公版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使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其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皆知美好者乃美好也,以恶矣;皆知善者乃善也,以不善矣。有无俱生于一、难易并成于一、长短同形于一、高低异盈于一、音声和鸣于一、先后随序恒然。此谓大哉!圣人居此无为,有教无言,而万物自发,不始而辞其生成,不恃其所作,而成功忘其所有。夫唯忘所有,是以终身莫离。

两种版本虽意相同,但表述上略有不同,其中河尚公版“使生而弗有”在帛书修正版中改为“自发”,显得更加明确。在修正版中还多用了词语如“矣”、“异”等,使文句更富含古风儒雅色彩。这篇文章采用的是帛书修正版进行阐述。

首句意味着人们普遍认识到那些被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就是真正的美好,因为它们存在着对比中的丑陋;人们知道什么叫做良好,就是因为它存在着对比中的缺陷,就像鲜花需要败叶作为背景一样。

第二、三句揭示了一个哲学观点,即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困难与容易之间成功完成的比较关系,一件事情是否长或短,要看它放在何种参照标准上判断高低,这样才能准确地衡量每个事物。而且事物间虽然顺序不同,但共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这种互动依存又不可改变的关系,我们称这就是自然法则。

第四至五句解释了君王应如何运用这种深刻理解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他不会亲自参与具体工作,而是通过让人们自己根据这些规律来行动,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他并不直接使用语言教育民众,而是在他们背后引导,让他们自然明白怎样做才会更好。

最后几句话强调了一些君王特有的品质,他们创造环境但不要占据一切权力,当环境已经达到了完满状态时,他们也不争取功劳,即便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们曾出现过。但这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使他们能够保持独立,不受诱惑去争取荣誉,所以从未离开我们这个社会。这一点,与我们的国家文化颇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