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五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解对偶

古之道术,原以天地万物为本,以人心所向为准。圣人之治,非一言可以尽也。自轩辕、黄帝以下,至于尧、舜、禹、汤、文武三王,一以仁义礼智信为本;二以法度刑罚以为规;三以礼乐教化以为化;四以德行修身以为尚。

《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理可观于天地之间,其用亦见乎人心中。故圣人不离乎自然,不变乎常,而能顺应时势,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夫百家之学虽各有所长,但未始得其要领。老子云:“知足者流,我土也。”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皆明哲保身的高见也。

然而世间纷扰繁杂,无从而知,无往而反。百家争鸣,不同其说,每执一端,而不能兼顾大义。大抵多数情形,如同耳目鼻口各有所主,却不能相通。此乃因循旧俗,不求甚解,因循陈迹,不悟真谛。

故今之世,有识之士当存忠恕之心,用仁爱济困救穷,用正直洗涓滌浊,用广博开阔思路。不必过分追求名利,只需诚实守信,为民服务,则可以无悔矣。

此外,还须注意到,由于人类的情感和欲望极其复杂,所以任何一种理论或方法都难免局限和偏颇。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更上层楼,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代同步发展,同时也不断地回归到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珍视,对社会的关怀,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内圣外王的大境界。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古代先贤们留给我们的智慧,并结合现代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