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玄英,字子实,是唐初的一位杰出的道教学者和理论家。他的名字在道家真人名单中占有重要位置。他出生于陕州(今河南陕县),曾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唐太宗召他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不久后,他被流放到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成玄英深入研究《老子》、《庄子》,著有《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和《南华真经疏》。
他的注疏特别强调了“重玄”思想,被认为是重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得“重玄之学”成为唐朝早期道教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近代学者蒙文通评价说:“道家之学,在唐代前期,以成、李为首。” 成玄英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玄”的阐释,他认为“玄”是指超越有与无之间,不执着于任何事物。这一点体现了他所提倡的“重玄”,即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即便是在对已有的理解上再次推进。他解释说:“一言以蔽之曰:非但不滞于有,无滞于无,而二俱不滞,则谓之‘又’。”这意味着达到了一种超越二元论的境界。
二是关于万物名称的问题,成玄英认为一切形象的事物都带有一定的假设性,而自然本质中的事物则不能这样看待,因为它们属于自然规律。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都是因缘产生并依存关系。
三是关于修行方法,他主张通过静心来修炼,这样才能达到长生的状态。他认为静默是一切生命永恒存在的基础,而动荡则导致死亡。在修炼过程中,要摒弃功名利欲,只要能够忘却善恶和刑罚,就能顺应宇宙间的一切变化,与世同化,并推移时光自如地生活下去,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完成天赋的人生使命。
之后,“重玄”的影响使得道家的思想更加深邃,也促进了与儒家的内涵相互交流和发展,对佛教哲理也有所启发。尽管他的原著失传,但后世编纂或辑录了大量文献,如蒙文通编辑的大作《老子道德经义疏》,可以帮助我们大致恢复其原来的内容。此外,《南华真经疏》的传世版本也是研究其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