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晚期书法名家 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 白玉蟾,南宋晚期著名道士。原名葛长庚(1194? -1230?),字白叟,一字以阅,又字如晦,号瑸庵、海蟾、海琼子。闽清(今属福建)人,出生于琼州(今属海南)。十二岁举童子科。后人武夷山习道,往还罗浮、霍童、武夷、龙虎、天台、金华、九日诸山。嘉定末年(1224),诏征赴阙,对御称旨,封“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不就。仍优游名山,往来无踪迹。 奇怪的是,自宋末元初开始,对于“白玉蟾”是葛长庚的变姓改名还是其自号,以及来由,说法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清内阁馆臣奉敕编撰《佩文斋书画谱》时,对诸家说法也只作并存,而未加定夺。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这就更增加了白玉蟾这个人物的神秘性。比如: 葛长庚,字白史,福之闽清人(见书家传)。弃家游海上,号海琼子。至雷州,继白氏,改姓白,名玉蟾,字以阅,又字象甫,号海南,又号琼山道人、缤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兼善篆隶,尤妙梅竹,而不轻作。间自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 葛长庚,闽人,自号白玉蟾。嗜酒,苦吟。善草书,画竹石。游湘沅,与叶天谷皆言得道。鄂州城煌庙壁林竹是其真迹。尝画祖师张平叔、薛道光及自己像。 后者为元末明初陶宗仪《画史会要》卷三和《书史会要》卷六所据,加之四库馆臣有“葛长庚……字白叟,闽清人···……白玉蟾,其别号”之说,故“白玉蟾”为别号说影响稍广。但同样是《佩文斋书画谱》,其于书家传中所引材料却均本变姓改名说,如: 白玉蟾,号琼馆。本姓葛,名长庚。大父有兴,福州闽清县人,董教琼州而生真人于琼,冒白姓。天资聪敏,髫龄时背诵九经。十岁,来广 城应童子科,主司命赋《织机诗》。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遇泥丸真人陈翠虚,携入罗浮,遍游名山。善草书,有龙翔凤翥之势。封“紫清明道真人”,嘉定末诏征赴阙对御称旨,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 玉蟾生于海南,自号海琼子,或号海南翁,或号琼山道人,或号缤庵,或号武夷散人,或号神霄散吏。蓬头跣足,一衲敝甚,而神清气爽。喜饮酒,不见其醉。出言成章,文不加点。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 同样,《四库全书》所收《广东通志》卷五六《仙释志(方伎附)》也持相近之说: 白玉蟾,字如晦,本葛长庚,变姓名。世为闽人,以祖任琼而生,自号海琼子。得翠虚陈泥丸之术。时士大夫欲以异科荐之,弗就也。往还罗浮、霍童、武夷、龙虎、天台、金华、九日诸山。博洽儒书,究竟禅理。善草书、篆隶,尤妙梅竹。间自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授上清篆,行诸阶法,摄都天大雷,所用雷印常佩腰间。凡有祈禳辄应,竟莫知所终。所撰有《罗浮山志》。 其实,变姓改名之说来自白玉蟾的彭耜(字季益,号鹤林),似乎更值得信据,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即持此说。 白玉蟾博洽儒书,究竟禅理,有《道德宝章》一卷、《罗浮山志》十二卷等书;又能诗善赋,著《白玉蟾集》八卷、《琼琯集》十二卷。又,其诗曾有《上清》、《武夷》二集行于世,其词则有《海琼词》二卷。词名尤高,所作或意效苏东坡,或步武辛稼轩,更多吟咏方外之境。 白玉蟾擅画工书。画以梅花、竹石、写真为善,书则擅长多体,其中篆、隶、草书尤妙。方志多有白玉蟾题壁书的记载,但遗迹已难寻觅。当年虽是“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但传世书迹仅见三种,其中草书二帖最佳。这似乎和他为人不羁、喜欢喝酒等个性有关,似乎还受到唐代怀素以后僧人善草书的风气的影响,虽然怀素和白玉蟾相隔数百年,分居佛道二门。 南宋晚期书法名家 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2) 《奉题仙庐峰六咏诗卷》,纸本,行书。无纪年,卷首题下署“紫清白玉蟾”。仙庐峰在湖南华容,自书七言绝句六首,叙晋代仙人张惊喜之事。现藏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二册影印。察其书迹,似乎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很大,却又非单纯黄家样,而是兼有唐人颜、柳笔法,写得自然有姿,绝不作态,倒也更符合禅境。即此而论,或可认羽士白玉蟾至少在理解黄庭坚行书的理趣方面,已经超过了南宋初年的僧流德洪(慧洪)。 《足轩铭卷》,又名《知足斋诗帖》,纸本,草书。著录见《平生壮观》卷三、《墨缘汇观·法书》卷下。又有乾隆内府诸印,但不见《石渠宝笈》诸编著录,应是赐归永瑆而未及之者。本幅卷末余纸后有元人虞集(翁生)题诗,另纸有明代项元汴和清人永理(成亲王)、守虚子、绵亿、崇恩及近代吴湖帆、潘静淑等题跋。无纪年,卷首诗题“寄题足轩,奉似吾友周耎长高士”,下署“紫清白玉蟾”。但据卷中“宝庆丙戌万事足”云云,可订为宝庆二年(1226)书。现藏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馆藏文物珍品大系·宋代书法》影印。此卷书法草法规矩,中锋施笔,得怀素小草书之淡然清雅,与传为怀素所书的《食鱼帖》有相近之处;于宋人,则偶取米芾草书之流畅爽快,更多的是类似薛绍彭行草书的纯正含蓄、圆润遒劲,如其人之“神清气爽”,着实可宝,故为项元汴等历代藏家所珍视。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允推南宋晚期的草书代表作。 《(天朗气清诗卷》,纸本,草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十四册有影印。无纪年,末署“玉蟾”二字。内容为北宋张君房所编道书《云笈七绝》卷一二《三洞经教部,太上黄庭外景经、推诵黄庭内景经法》之四言“咒”语。此作为大草书,其草法与用笔均胎息唐代草书名家张旭与怀素,与传为张旭所书的《古诗四帖》颇有相通之处,可见其在大草书上追踪“颠张醉素”之意愿,评者所谓“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有龙翔凤翥之势”,大概就是针对这一类的作品而发。在大草并不多见的南宋晚期,此作畅怀抒写,亦属难得。或许是白玉蟾中年即驾鹤西去,故其草书离苍老之态终归尚远,比之前辈陆游的草书尚且逊色,遑论黄庭坚。性,可见白玉蟾具有较高的艺术才华,而且讲究抒写的艺术性与自由度,这一点让人想起了五代的杨凝式。当然,白玉蟾的书法史地位自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笔者以为白玉蟾的书法史意义,恐怕还在于他把历来名宦士卿多不相亲、而隐逸癫狂大加钟情的大草书,在南宋一代,自陆游以后又有所接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