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道家经典中的缘分与物品
勇于坚强则死,勇于柔弱则生,此两种勇的结果,有利有害。天所不喜欢的,我们又如何理解它的原因?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彻底明白其中奥秘。
自然界的规律,不是通过斗争来取胜,而是通过智慧和策略。它不用言语,却能应对一切;它不被召唤,却自愿出现,平静而且能够预见未来。
自然界宽广无边,就像一张网,虽然看似疏松却从未失去任何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深入理解自然之道,并在其中找到我们的位置。
[注释]
勇于坚强则死,勇于柔弱则生:这里“敢”指的是坚强,“不敢”指的是柔弱。
或利或害:如果你选择了坚强,你可能会得到益处,但如果你选择了柔弱,你可能会遭受损害。
是以圣人犹难之:这句话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已经提过。
天之道:指的是自然法则。
瞬然:安然、坦然地。
天网恢恢:天网比喻着广阔无垠的地理范围和时间长河,它们包罗万象。
疏而不失:虽然宽泛但并不遗漏任何事物。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解释说:“勇於敢則殺,不得其死也;勇於不敢則活,必齊命也。”这两者,或许有益,或许有害,因为它们都涉及到勇气,但结果各异,因此称为或利或害。此外,这两个概念还体现出了天性的恶感,是谁能真正理解这些呢?只有圣人才知道这一点。但即便是圣人,他们也是很难完全理解这个原理的,因为他们必须克服自己的恐惧才能做出正确的事情。而对于那些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的人来说,要想按照这种原理行事更是不易,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的解读认为:“勁於危則戰,勁於安則勝,這兩種力氣,一來一往,都是一個常情的事實。”然而,在世间许多时候人们并不能准确预测哪些情况下可以生存下来,而哪些情况下会死亡。因此,即使是在战时也有成功的时候,在安宁时也有失败的情况发生。所以尽管事情看起来充满偶然性,我们却忽视了常规逻辑。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不容易真正理解这个问题。这就如同列子所说的那样,只要顺应大势,无需过度思考什么对错好坏,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而因为人类无法完全了解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所以我们只能依靠经验来推测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放弃争斗,而不是为了短期内的一时之功而努力,最终目标应该是长远上的胜利。不需要多说话,因为宇宙本身不会说话,但四季轮回、万物复苏,没有请求就会得到响应。不需要有人召唤自己出现,因为神灵的心思不可衡量,更别提数算了。如果还有人试图数算,那么他又怎么知道何时被召唤呢?正因为如此,我们能够心态平和地进行深远考虑,同时掌握超越普通人的谋略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老子说他的方法“禅然舒缓”,好像没有做任何事情一样,但是他的计划却超乎寻常。他还说明了宇宙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普遍,从根本上讲,它们都遵循相同的模式。“天网恢恢”,意思是一个巨大的网络,它虽细腻却从未遗漏任何事物。然而,当人们只用眼睛看到世界的一部分,却无法领略整个全貌,他们就很容易犯错误,有时候甚至因善举而受到诽谤,因恶行而获得福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将事情始末尽皆知晓,然后才能适应变化,以此来认识到整个宇宙系统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开放透明的,即便看起来简洁,也不会丢失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