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两种情况,有的会带来利益,有的会遭受害处。天之所不喜欢的是什么?谁能明白它的原因呢?所以,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完全理解这个道理。
自然的规律是,不需要争斗就能取得胜利;没有言语就能顺应一切;不被召唤而自动出现,坦然无畏地安排筹划。自然界的范围,是宽广而又深远,虽然看起来疏忽,但实际上不会错失任何事情。
注释: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句话表达的是,只有在正确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不是随意用力。
或利或害:这是说,在不同的情况下,相同的行为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
是以圣人犹难之:这里提到的是,即使是圣人,也无法完全理解这个道理。
天之道: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
繟然:安然、坦然,没有任何障碍。
天网恢恢:天网指的是自然界这一切事物,它们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是广阔无垠且复杂多变。
疏而不失:即便看似疏忽,也不会错过任何一环节。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勇於敢則殺,不得其死也。勇於不敢則活,以齐命也。此兩者,或利或害。俱勇而所施者異,利害不同,所以曰或利或害也。天之所惡知孰,其故哉?此以聖人猶難之矣。孰知其故哉?聖人乃明智過人,此難與眾同耳。在於行此事乎,又何易哉?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勁於可勝,用心持柔,可守可得。此為古今大常,一時定法。不爭則制勝,不言則應變,不召自至,此乃無形無象妙用也。而況若靈魂清淨,如空谷中鵐鸣,而況若真性本源,如水流入海不可勝取焉!然而世間執著見聞識覺,以為固有實體,因此不能達此境界也。
因此,我们要顺应天意,与时俱进,不必急于求成,要懂得轻重缓急。这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他认为要了解世界,就必须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他鼓励人们放下私欲、执着和竞争,对待生活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这样的人生才能够真正自由和满足。但这种哲学观点并不容易实践,因为它要求人们改变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并且需要不断地修身养性,为达到内心平静与外在成功提供基础。如果你愿意通过学习这些原则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那么你可以开始探索老子的智慧,并将其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去实践。你会发现,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