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唐诗鉴赏辞典》中对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进行了评析:“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即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生机盎然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
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相位,表明决心推行新法,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上面的寒流开创变法新局面。“绿”字透露了诗人内心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愿望,这种愿望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这样的解析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难以相容。也有论者断言,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认真对待的。
但把该诗作为抒情诗来解读,不符合诗人的作诗特定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艺术形象内蕴。在实则五十五岁老年的王安石经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后,对从政产生强烈厌倦感,他曾两次辞官未获准,并在复出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返回家乡隐居生活。
从这个短暂复出的过程可见,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而是畏途屡拒屡辞。他怀着深深眷恋之意,对即将远离家乡怀念无限,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情感了。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直抒胸臆为全詩定下忧郁、伤感感情基调,无误地告诉人们,实际上并无如愿以偿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热切。反观本身看,“明月何时照我还”发出了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心思,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色彩可言的是纯粹乡愁詩,它应是一首忧郁伤感基调,其感情基调应是悲哀沉痛,与一般论者所说的欢快乐观完全不同。
正因为主旨浓浓鄉愁抒发,所以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重心不是落在對江南春天美景描繪上,而是放在“又”字。而洪迈記載炼字故事上的用语,用於描述自然美景時,並非刻意描繪美麗,而是在指出這個季節來過一次,這一年一度的情況與自己離開這裡的事情形成強烈對比,使讀者能夠體會到詩人的難捱離別之苦和無限憂傷。
由此可以看見,《泊船瓜洲》並不是純粹的一首寫給皇恩浩荡或為復出的樂觀詩,而是一首充滿鄉愁與失落的人生哲理書寫,這樣才算得上真正展現了一代文豪的一種內疚與無奈,以及當時社會政治變革帶來的人們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