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乡传承300年的乱弹宁舍饺子宴乱弹也得看

在河北省平乡县东马延村,源于明末清初的乱弹戏传唱了300余年…… “宁舍饺子宴,乱弹也得看。”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当地民众对这一古老剧种的喜爱与尊重。平乡乱弹被誉为河北土生土长的古老剧种之一,在冀南地区庙会中,它不仅是主打戏曲,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以其独特的声音和风格赢得了广泛赞誉。

谭明刚,是一位代表性传人,他对乱弹充满热情。他随手朗诵了一段经典台词:“打五更设早朝君王登殿……”声音清晰、节奏感强,让人仿佛置身于戏曲世界之中。据他介绍,这一艺术形式在东马延村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其家谱记载显示,从明末清初起,一直有六代人参与到这一地方戏的演出中,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这种民间艺术推向高潮。

除了表演技巧,乱弹还包含着复杂多样的唱腔,其中男女唱腔各具特色,“带吼”尤为显著。这一点体现了其独特性的同时,也让它更加具有地域特色。除此之外,东马延乱弹还有丰富的板式和曲牌系统,其中包括“慢板”“二板”“快板”和“散板”,以及许多辅助板式,如大开门、小开门、上千梯等,还有100多支流传至今的曲牌。

2013年,平乡乱弹被评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这一艺术形式的一次认可,也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保护和发展这个艺术领域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乏像谭明刚这样为了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递给下一代而努力的人们,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免费教授爱好者,使这一本土文化产业得以继续繁荣。

近年来,由于世事变迁,一些艺人的活动逐渐减少,但为了确保这一美好的东西能够持续下去,谭明刚、谭朝印、赵连军等艺人们积极组织工作坊,为那些渴望了解并学习更多关于乱弹的地方戏而来的学员提供帮助。此外,这个地方戏作为校本课程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2017年开始,每周两节课教授给二年级学生,使新一代能接触到这些根植于民俗文化产业中的宝贵遗产。

回忆往昔,那些简单却又充满活力的表演场景,如今依然历历在目——竹席搭成的小舞台,用棉油灯点亮夜空,那微弱但温暖光芒下彩衣飘扬吸引着观众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