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古城里的怪婚俗新娘被掐才迎风吉利

在洱源县西山的热水之源附近,青年男女如果不会唱调子,就像找不到方向一样,难以找到彼此。白族的婚礼虽有千差万别,但无论如何都要隆重而热闹。大理白族的婚礼,从结婚前一晚就已经开始了,那个夜晚,男方家的天井燃起了喜庆的灯火,屋内屋外挤满了人。民间艺人们带来了“大本曲”和“吹吹腔”,三弦声呐声交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第二天,是迎亲日子。在这个充满期待与紧张的心情中,新郎伴随着伙伴们前往女家。他在临出发前,被拥入屋内,在锁呐锣鼓声中,他哥哥手持绣球深深作揖,将其搭在新郎肩上。这一刻象征着他即将踏上新的旅程。而当他离开时,又是一阵喧嚣,让他带着勇气去接亲。

到了新娘家门口,当吹打停止时,一系列土炸弹般的声音响起,这是为了壮声威。而硝烟散去,一队欢快的人群进入了女方家。在这一切喧哗中,有一个哭泣的小姑娘,她流露出一种惜别的情感。当锁呐再次奏响,她被背出了门,而她的笑容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抵达男方家后,她迅速进入洞房,而那里的孩子们却不简单,他们用米花招架,还有掐戏,以吉利为由。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她安全地走进爱情殿堂。而有的地区,则是谁先抢到枕头,便能成为家庭的主心骨。

洞房里,他们饮下辣椒酒,这酒不仅辣,而且含有亲昵意味,他们共享这份痛苦,也表示他们对彼此最深的地步。此外,还有一种习俗,将辣椒撒入火盆中,让所有人都忍受那刺鼻而又辛辣的味道。而吃喜面时也加入大量辣椒,不愿意让对方得逞。

东坡肉则更加特别,因为它是用红曲米染色的,用麻杆串好放在碗里,让新娘尝试夹取。一夹就是一串,无从下嘴。这一切都是提前的准备和智慧的一次展现。最后,在唢呐悠扬的声音中,他们完成了一场充满智慧与艺术性的婚礼仪式。